登入後可以使用更多功能喔~
帳號: 密碼: 登入 註冊
2016‧03‧14
【在耶路撒冷,四個旅人#08】3月9日,橄欖山

耶路撒冷甚麼沒有,就是山多,石頭多,古蹟多。

旅程的第四天,午後兩點多,我們由希伯來大學,也就是斯科普司山步行前往橄欖山。

本來我們考慮坐計程車,但和司機一番折衝後,發現得花上五十元舍客勒,也就是台幣五百元左右;一時猶疑,車子就給別人招走了。

也罷,還不就是下了這座山,然後爬上那座山,如此而已麼?不如就爽快走過去吧,短短半小時路程而已。

天氣很好,我們走在地中海式的蔚藍天空下,觀覽兩山之間的絕景。尤其一下山,就發現大馬路旁有一塊空地,登高遠望,上午在希伯來大學看見的西岸風光,再度映入眼簾。雖是上午見過的景致,但角度不同,感受也不同。略顯陡峭的草原上,居然有人在養牛;而蜿蜒的一號高速公路像飢餓的蝮蛇,挺著肥大的身軀扭動不已。

藍藍的天,禿禿黃黃的山,油油綠綠的山。

太美了,那些倚仗遊覽車代步的團客,我為你們感到十二萬分的惋惜。

 (找得到牛在哪裡嗎?)

話說回來,橄欖山是甚麼地方?

首先,橄欖山(MOUNT OF OLIVES)當然是一座山,是耶路撒冷東部的一座山。據說在古代,滿山都是油橄欖樹,所以就叫作橄欖山。

從地理位置上來看,耶路撒冷的西南緊挨著錫安山,東北遠一點有斯科普司山,但它們的戰略地位都遠遠不如掐住耶路撒冷咽喉,居高臨下,與城內的聖殿山高低相望的橄欖山。

舊約撒母耳記下15章30節記載,昔年押沙龍背叛後,他的父親大衛王一逃出耶路撒冷避難,就蒙頭赤腳由橄欖山的上坡上去,一面上一面哭。跟隨他的眾人也各自蒙著頭上去,一面上一面哭。到得了橄欖山,就有機會脫困;到不了橄欖山,那就甚麼也不必談了。

所以到了公元70年,羅馬軍隊第十軍團摧毀耶路撒冷前,選擇在橄欖山紮營。其後穆斯林軍隊前來圍困聖城,也多半在橄欖山紮營,都是基於同樣的理由。

好了,這是必上橄欖山的第一個理由:看一看它的戰略地位。

(由聖殿山上,看著東邊的橄欖山)

 

第二個理由,是因為橄欖山上有耶穌生活和盡職的點點滴滴。比如耶穌在橄欖山上坐著,門徒暗暗的到祂跟前來詢問末日的事。又比如受死以前,路加福音上說,耶穌每日在耶路撒冷的殿裏施教,但每夜出城,在橄欖山上住宿。在最後的晚餐過後,耶穌和門徒唱了詩,往橄欖山去,到了客西馬尼園禱告,但門徒們卻睡著了;過不多時,背叛的猶大就領人來逮捕耶穌。

太多了,真的是點點滴滴的回憶對於基督徒而言,這是救主踏過的地方,也是最後一段路程的開始,怎麼能不來看看呢?

必到橄欖山的第三個理由,是在舊約撒迦利亞書中,說到橄欖山將是末日耶和華降臨的地點:

「因為我必聚集萬國與耶路撒冷爭戰;城必被攻取,房屋被搶奪,婦女被玷污;城中的民必有一半被擄去,但餘剩的民必不從城中剪除。那時,耶和華必出去與那些國爭戰,好像在打仗的日子爭戰一樣。那日,祂的腳必站在耶路撒冷前面東邊的橄欖山上;橄欖山必從中間分裂,自東至西成為極大的谷,山的一半向北挪移,一半向南挪移。你們要逃入我山的谷中,因為山谷必延到亞薩;你們必逃跑,如同在猶大王烏西雅的日子逃避地震一樣。耶和華我的神必降臨,有眾聖者與祂同來。」

這一段,對基督徒而言,即是新約啟示錄中末日戰爭的一部分。在一般人所理解的「世界末日」之際,西方將興起一個大君「敵基督」,他將興風作浪,列國必與以色列爭戰,並且以色列居然大敗。就在存亡存續之際,基督耶穌(耶和華救主)第二次再來,帶著得勝者,一腳踏破橄欖山,讓耶路撒冷的餘民得以逃脫,並且擊潰敵基督。

因此,無論猶太人或基督徒,都非常關注橄欖山。自古以來,許多猶太人都埋葬在橄欖山,於是橄欖山就成了耶路撒冷的墓地。據說山上,有多達15萬個墓穴。後來1948年第一次中東戰爭到1967年六日戰爭其間十九年,橄欖山屬於約旦,墓地受到嚴重破壞,用以羞辱以色列人。直到以色列人攻佔整個西岸,才用盡各種方法,將倖存的墓碑尋回並運回山上。

(橄欖山上躺著的死人,比走動的活人更多,他們的墓遙遙望著圓頂清真寺所在的聖殿山)

 

一言以蔽之,這是個戰略要地,也是猶太人情感依託的地方,並且耶穌從這裡開始走了,耶穌也要從這裡回來。雖然就內在一面,基督耶穌早已成為賜生命的靈,活在每一個信徒的靈裡,但就外在一面,祂還要帶著有形而受釘過的身體回來,具具體體地回來整頓這個混亂的世界。

這事會成真嗎?這就是你來以色列,不能不來橄欖山看看的原因。

回到遊記的現場,我們正在走下坡路。

自從旅程的第三天,耶路撒冷的白天就變得躁熱起來。大衣,用不上。

除非你想再多留一點汗,那就把大衣帶上。

在經過一個恍如修道院的醫院以前,Tobias地上隨手一撿,拿了一根樹枝佇著走路,我暗暗竊笑:Tobias,你成了拿杖的摩西了!

拿著拿著,轉到了Evonne手上,她一路拿到山頂附近,才把樹枝給扔了。

Tobias隔著鐵網,指著路旁山坡上的一些綠草說,這就是稗子!

「真的不是麥子嗎?」

「真的不是。」

仔細一看,稗子和麥子果然長得很像,只不過麥子可以吃,而稗子是一種毒麥,不能吃。就像耶穌用這兩種植物所比況的,信徒和假信徒外面也很像,但到了收割的時候,真假便分出來了。

其實,稗子在中文裡本來是指另一種可食的植物,但傳教士翻譯聖經時,選了這個詞來指稱毒麥,於是可憐的「稗子」,就這樣借牌給別人,成為千夫所指的負面名詞。

縱然有許多委屈,它也說不出口來為自己辯屈吧?

不過,我們看見的真是那一個毒麥嗎?會不會又造成另一樁的冤案?

又走了一小段路,我們意識到橄欖山已經到了,道路開始轉為上坡路。

走過了一些荷槍實彈的以色列大兵面前,再過去都是阿拉伯文的招牌和路標,房屋開始你擠我推,街道也沒有那樣乾淨,連空氣都有點浮躁起來。

橄欖山,屬於東耶路撒冷,是阿拉伯人的社區。

雖然飄揚的是以色列的國旗,也沒有人去破壞它,但就是有一點不同。

「以色列的阿兵哥,應該不想一個人落單在這裡走吧?」我們彼此聊著。

在西耶路撒冷市區,士兵持槍一個人走路,比比皆是,這裡可看不到。

由於這一天上午和前一天,美國副總統來訪,以色列各地都發生了恐攻,所以Belinda心裡有些毛毛的,上了橄欖山以後,望著滿街的阿拉伯文和路上暴走的車輛,她的心更慌了!

「不要怕,沒事的。」

但人的害怕,豈是簡單一句話就可以消弭的?

幸好這時,我們在路旁遇到一群放學的小女孩,她們看起來好活潑!

結果,兩位姊妹就拉著爽朗的她們,合拍了一張照片。

這給我們帶來了好心情,想來是體恤Belinda的軟弱,神借助了環境讓她壯膽起來罷。

但下一件事,就讓我們不太開心了。

有一個騎著腳踏車的大男孩,看我們認路時有些猶疑,立刻衝過來咕噥了一些話,意思是要帶我們過去景點,但我們立即觀察到,不遠處有一群男孩開始躁動,於是看也不看,自顧自地往反方向走開了。

「這就是B弟兄說的情形吧?」

B弟兄說,你跟了男孩子走,就要付錢了。幸運一點的話,還會像他剛到以色列的時候,笨笨的和男孩握手,然後錢包就被扒走了。所以,不要落單,不要對突然挨近的陌生人太友善,不要隨便接受別人的肢體碰觸。這是世界各大城市都會發生的事,不單是東耶路撒冷的問題。

我們才討論著這事,突然就到了耶稣升天小堂(Chapel of the Ascension)。

 

耶稣升天小堂(Chapel of the Ascension

升天堂,位於橄欖山的高處,傳說基督耶穌在此告別門徒,升天而去。再過去,所有的景點都比它低,循著山路分布在大道小徑旁。

其實耶穌是否從橄欖山升天,聖經上並無明文記載。但使徒行傳第一章說,當祂往上去,門徒們定睛望天的時候,有天使站在他們旁邊說,諸位,加利利人哪,你們為甚麼站著望天?這離開你們被接升天的耶穌,你們見祂怎樣往天上去,祂還要怎樣來。

由這個記載來看,在橄欖山升天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因為撒迦利亞預言,耶和華(彌賽亞)將來要從這裡降臨;所以從橄欖山怎樣去,還要怎樣來。何況路加福音24章50節明確地說,耶穌領門徒出去,直到伯大尼附近,就舉手給他們祝福,然後升天。這橄欖山,正是在伯大尼附近。

然而,準確標出升天的地點,這就有待商榷了。畢竟,耶穌升天至今都超過兩千年了。查考歷史,第一個升天小堂最早建於第四世紀,也就是說,從耶穌的年代過了三百多年,這裡才被明確地標為升天之處,如何能言之鑿鑿呢?

恐怕,只是因為這裡地勢高,由於想當然爾,就當作升天的地點了。

必須說明的是,現在看到的小堂,其實已經不是原貌了。七世紀時,第一個小堂被波斯薩珊王朝摧毁。十二世紀中,十字軍重建了小堂。1187年,著名的薩拉丁征服耶路撒冷,將建築改為清真寺,並且增加了穹頂。但為了顧及基督徒的心情,有利於統治,兩年後薩拉丁另建一座清真寺,而原來的小堂則讓基督徒進行活動,不過,仍由穆斯林管理。

我們去的時候,只有一個彪形大漢看守著升天小堂,順便賣一些地圖明信片等紀念品。

正猶疑著有沒有必要花錢看它,踏進圍牆內詢問管理員多少錢,他說五塊錢,而且從踏進圍牆內就開始算。

好了,也不用猶豫了,付錢吧。

白色的升天小堂其實並不大,外型是一棟八角形的建築,僅能容身數人,裡面東西並不多,中間供俸著「升天石」,說是耶稣升天時留下了右脚脚印,因此受到崇拜。你還可以在堂內買香,向耶穌燒香祈禱。不過在新約裡。耶穌很明確地說,真正的敬拜是在靈裡敬拜,不是在哪座山上,也不是在殿裡-當然,也就不是靠燒香或點蠟燭。

在圓圓的小堂的外面,有一堵圓形的白色圍牆將它包圍住,圈出一個圓圓的廣場,滿披礫石,很有一種荒涼的感覺。廣場兩側各有一個井,裡頭居然還真的有水。

如果你也不小心踏入圍牆內,付了五塊錢,記得去看看那兩口井。

主禱文教堂(彼得·涅斯特教堂,Church of Peter Noster)

由升天小堂出來,往下拐彎,不久便看到圍牆和和一些建築。

一個阿拉伯人,很可能是當地的基督徒,眼尖地看見我們,便熱烈地邀請我們進去。

當然,是要付錢的。八塊錢,比升天小堂更貴。

我們問:這是甚麼地方?

他說,是主耶穌教導門徒禱告的地方。

上網查了一下,喔,這裡是主禱文教堂。

馬太福音6章9-13節說,「所以你們要這樣禱告:我們在諸天之上的父,願你的名被尊為聖,願你的國來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我們日用的食物,今日賜給我們;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欠我們債的人;不叫我們陷入試誘,救我們脫離那惡者。因為國度、能力、榮耀,都是你的,直到永遠。阿們。」

向我們招攬生意的大叔說,裡頭用了六十幾種語文,把這段禱告詞刻在牆上。

他又說,可以站在門內,看看裡面,再決定要不要付錢進去。

我們看了下,迷宮般的無數牆壁上,刻了各樣看不懂的文字,還有幾個遊客在拍照

「謝謝,我們不進去。」

畢竟聖經上並沒有明說,耶穌是在橄欖山上的這個地方,教導門徒禱告呀。

儘管把教堂刻滿主禱文,作為特點,不失為創意。

眼看著這門生意無望,阿拉伯大叔眼尖地發現馬路對面,正好又走來幾個黑髮的妙齡女子,戴著時髦的太陽眼鏡,笑得花枝招展。

「嘿!我的姊妹!」

大叔熟練地使用英語,以一貫的熱情態度迎向她們。

我們,走了。

 

主泣教堂(Dominus Flevit,又稱主哭耶京泣堂)

沿著斜坡往下,道路越走越窄,也越走越陡峭。

如果你已經走下去,就不會想要再回頭,因為上坡路太辛苦了。

要走,就好好走下去,不要走到一半又後悔,想退後,結果就進退失據卡在山腰上。

信仰及人生,豈不也是這樣?

沿途我們看見許多墓地,據說押沙龍,以及舊約時代的最後幾位申言者(先知)哈該撒迦利亞、瑪拉基,以及數百年來的猶太拉比都葬在這裡。他們靜靜地躺在這裡,遙望西方的聖殿山,遙望與整個猶太民族息息相關的耶路撒冷城。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是幸福的。

在墓地的旁邊,我們發現了第三個景點,主泣堂。

主泣堂是一個天主教教堂。很多人都有一種迷思,要不以為耶路撒冷只有猶太教和伊斯蘭教,要不以為此間的「基督教」只有東正教。事實上,由於歷史的糾葛,天主教在這裡也有一定的影響力,另外還有一些獨立於東正教和天主教的亞美尼亞教會。這三種教派的存在,是你在耶路撒冷不可不知的基本常識。

「要進去嗎?」

「進去。」

因為不收費呀,所以我們就走了進去。

主泣堂地方不大,但堂前的小園十分愜意,位置也相當好,可以平視圓頂清真寺,週邊還有許多的墓地可以拍攝。

根據介紹,教堂的名稱“Dominus Flevit”,是從拉丁文翻譯過來的,意思是意「神哭了」,據說教堂的形狀是仿淚珠而成。其典故是路加福音19章,提到耶穌臨近耶路撒冷的時候,看見那城,就在橄欖山上為她哭泣,說, 巴不得你在這日子,知道關係你平安的事。無奈這事現今在你眼前是隱藏的。 因為日子將到,你的仇敵要給你築起土壘,周圍環繞你,四面困住你,並要把你剷平,摔毀你裡面的兒女,不容你裡面有一塊石頭留在石頭上,因你不知道眷顧你的時候。

公元七十年,這事果然發生了,羅馬發動大軍毀滅了耶路撒冷,第二聖殿徹底消失,並在數百年後由伊斯蘭教的兩座清真寺所取代。

然而主泣堂就如同前面兩個景點一樣,無法被證實就是耶穌哭泣的地方,這裡我就不再多加敘述了。

我要說的,是一個難得的經驗。

當我們坐在教堂中,看著玻璃窗外射入的光線時,兩位穿黑衣的神職人員從容走了進來,緊接著一群遊客突然湧入,規規矩矩地坐在長椅子上,排排坐。

看來,是人家要聚會,或許是旅遊社特意預約的活動,而我們剛好恭逢其時,也就不好意思大剌剌地走開了。

神職人員恭恭敬敬清讀著聖經,到了一個段落,遊客一下全站了起來,我們也只好站起來;又到了另一個段落,眾人同時發聲,似乎是表示敬虔之意。

眼看著語言隔閡不通,於是到了下下一個段落,趁著眾人又異口同聲說話時,我們陸續走了出去。

敬拜的方式雖然不同,敬拜的心意卻能彼此感受。

 

離開主泣堂,再往下,路更陡了,幾乎已經到了四十度角,只能一步一腳印,慢慢地走,邊走,邊阻止自己往山麓滾下去。

人的一生,光靠自己走可真是辛苦呢。

時間還很早,我們想再去其他地方,特別是耶穌被捕的客西馬尼園,卻發現進不去了。

下午四點。不還是開放時間嗎?怎麼門已經關了?

你該進去的地方,去的時候門已經關了,這是很恐怖的一種經驗。

我說的,當然不只是這趟橄欖山之行。

也罷,橄欖山這麼近,改天專程來一趟,看看客西馬尼園,一點問題也沒有。

只可惜那時候我們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一些事,讓我們的客西馬尼之行好事多磨。

不過,這也是一種難得的經驗。有甚麼事,不要灰心,不要抱怨,在信心和忍耐裡等候,畢竟你已經不是小孩子了。

圓頂清真寺不動如山,車輛卻快速地南來北往,只剩下我們這些園外的旅人留在原地。

良久,我們開始穿行在高大的兩牆之間,沿著窄路,往耶路撒冷的方向走去。

 

延伸閱讀:
陳舜儀【在耶路撒冷,四個旅人】系列
Belinda 〖探索以色列〗系列

 

想與我們一同線上聚會嗎?請按此加line與我們聯絡line.me/ti/p/-XZGtAXVxM

下載telegram ,加入水深之處telegram收文章通知 https://t.me/Luke54Taiwan

【您也有見證想投稿嗎? 水深之處歡迎您也擺上您的見證】

  1. 直接投稿:在水深之處網站註冊登錄後至『作品集散地』點選『投稿』。
  2. Email 投稿:請將您的見證Email到[email protected], 交由編輯代發。
  3. 粉絲專頁投稿:請到水深之處粉絲專頁私訊留言給我們,我們幫您投稿。
閱讀人次 10485
想更多認識神嗎?
請跟我們一起禱告 分享
您可能會喜歡的文章:
1970‧01‧01
投稿代發
 前言:2014年二月底,我隨北美眾召會的二十多位弟兄姊妹訪問以色列及約旦...
1970‧01‧01
水深之處編輯群
  身為一個坐辦公室的人夫,生活和工作上有太多的事要兼顧,到神秘...
1970‧01‧01
水深之處編輯群
在我們的國家,如果沒有雲朵遮蔽,女生出門會打陽傘;但在這個國家,女生在烈日下直挺挺地...
1970‧01‧01
水深之處編輯群
耶穌受了那醋,就說,成了!便低下頭,將靈交付了。(約19:30) 這些事以...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