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後可以使用更多功能喔~
帳號: 密碼: 登入 註冊
2016‧03‧16
【在耶路撒冷,四個旅人#16】3月15日,看見百分百的拿撒勒

 

拿撒勒

拿撒勒,對於每一個基督徒而言,都知道代表甚麼;甚至非基督徒多少也知道一點點

嗯,那不就是耶穌生長的地方嗎?

把基督的福音傳到歐洲的使徒保羅,還被稱作「拿撒勒派裏的一個頭目」呢!

對的,現在我們要去的,就是這個令人非常好奇的地方

 

離開米吉多以後,我們繼續在綠色大地上奔馳,天空卻像捉摸不定的女子,突然又下起了雨。

這已經是今早出門以來,第二次下雨了

雖然下雨,遠處的山坡上,卻有一道金光照在一座城上。那邊,是晴的,這邊,是雨的。

赫!是一陣聲勢驚人的太陽雨。太陽那麼大,雨卻下個不停

透過沾染雨漬的玻璃看出去,山上有許多建築,城立在山上,果然是不能隱藏的,眼前的這座城就是拿撒勒了

走上坡路,穿過一個隧道後,市區就到了,雨也忽然不見了。雖然天空的一角還是陰陰的

習慣它,真的比改變它更容易些。

先前我們在耶路撒冷住了一週多,耶路撒冷是一座位於高處,由眾多小山集合而成的米黃色石頭城,它不但削平山頭蓋起社區,從山腰到山腳都可以塞滿房子。但北部區的城是由平原蔓延到山丘上的,空間綽綽有餘,因而山頭多半仍是青青翠翠,不急著把最後一絲的生意挖掘殆盡。所以,北部區是與世無爭的,連車子都不像耶路撒冷那樣急躁,按人喇叭的次數硬是少了那麼一點,在道路上大迴轉的時候,居然還會禮讓你。鄉下地方的空間,畢竟比都市裡寬鬆一點,心情度量也就寬大一些了

街道上滿是雨水,看來我們抵達以前,它也結實挨了一陣雨。車子在斜坡上下,底盤幾乎貼著地面,讓我想起了令人氣喘如牛的橄欖山,剛好這兩個地方都和耶穌很有關係。在這兩地生活,腳力真的要非常好

不過說真的,耶穌來了也沒做甚麼,就是在拿撒勒當個木匠,像一般正常生活工作的人。一位至高至大的神,長大後成為一個木匠默默工作,安靜等候三十年,然後才離鄉盡職三年半,卻很快便被送上十字架受死,那是甚麼樣的滋味?

我不知道,但還是想來走一走,吹一吹同一個山谷的風,踩在同一片土壤上。也許正因為人同此心,才會有那麼多的基督徒到此一遊吧。

現在的拿撒勒,是以色列北部區的行政中心和主要城市,整個都會區超過十萬居民。兩千年前耶穌還在這裏時,這裏小得不能再小,還被隔壁村(迦拿)的拿但業先生質疑:拿撒勒還能出什麼好的?如今它不再小了,迦拿反而成為它的附庸城鎮。郊區的購物商店,斜坡上蛛網密佈的街弄,說明拿撒勒如今人口很多,多到你已經找不到耶穌的腳印。事實上,耶穌當年在這裡只不過是一個不起眼的木匠,而且還是兩千年前的事了,所以你要找甚麼,甚麼都沒有,只能找到後人幫你搞出來的情境,也就是那幾座教堂。

拿撒勒的人口以阿拉伯人居多,而緊鄰的上拿撒勒以猶太人居多;在阿拉伯人當中,基督徒雖然還有三四成,但已經比幾十年前少很多很多了,現在更多的是穆斯林。放眼望去,也不知道那些明眸皓齒的妙齡女子,究竟是基督徒,還是穆斯林?又或者是猶太人?

我一直看著窗外,想在街弄之間找到一些感動,只可惜始終找不到太多驚喜的畫面,因為這裡和以色列其他城市沒有太多的不同。

不得已,我們決定去觀光景點看一看。
 
選一個就好,反正只是情境,不是耶穌真正待過的地方,雨水都已經洗刷街道兩千年了。
 
 
 
車子走過一條幹道,路旁的樹都很溫柔多情,高高的,卻粉撲撲柔嫩嫩的,像是典型的好男人。
 
但我們卻在這些「好男人」之間繞路,因為我們明明看見天主報喜堂,卻因為塞車和一些陰錯陽差,在同一個長長的路段上來回兩次。過了許久,總算繞進狹隘的巷弄裡,正好也有一群東西夾雜的外國遊客,魚貫而入這座拿撒勒最有名和中東最大的天主教堂之一。
 
等等,報喜堂--報甚麼喜?
 
這個你必須查路加福音1章28節,那裏寫天使加百列到了拿撒勒,對童女馬利亞說:「蒙大恩的女子,願你喜樂!主與你同在了。」由於馬利亞的配合,雖然她已許配給約瑟,仍願意讓耶穌由聖靈成孕在她裏面,並且由於羅馬帝國的戶口政策,約瑟帶著馬利亞回本籍所在的伯利恆報戶口,於是耶穌就生在伯利恆,應驗預言,後來又逃往埃及躲避希律王的追殺,事過境遷後隨同父母重返拿撒勒城,在那裏長大,因此被稱為拿撒勒人耶穌:「到了一座城,名叫拿撒勒,就定居在那裏。這是要應驗那藉著眾申言者所說的,祂必稱為拿撒勒人。」(太2:23) 
 
天主報喜堂,就是以這些經節的概念發展出來的教堂。據傳它最早興建於公元二世紀,後來在基督徒和穆斯林的戰爭中屢毀屢建,現在這一棟已是第五代建築,立於1969年,因此並非古蹟。不過它的興衰,本身就是一個歷史的縮影。它的對面就是約瑟教堂,用以紀念馬利亞的丈夫約瑟,但這座教堂也是飽經戰火,如今的建築乃是1914年重建的
 
由於斜坡陡峭,低的樓層與一邊低的路面銜接,高的樓層卻與另一邊高的路面銜接,搞得你也說不準哪裡算是一樓才好。它的低樓層有十幾根廊柱托住,撐起巨大的空間,一走進來,就彷彿走進孕育生命的子宮,沉靜而肅穆。
 
 
 
但這座外觀潔白的美麗教堂,內部嵌滿彩色玻璃,迴旋而上的樓梯間也滿了彩繪玻璃,華美固然華美,堂內和院子裏卻滿是各國信徒贈送的聖母聖子像和壁像,其中有一個,與媽祖簡直是一個模子做出來的,泰國的聖母子像,則頗似佛教和印度教的混合,令人說不出話來。我不禁有一點感覺:人人按照各自心中的形象打造了一個聖母,然而瑪利亞自己若是見到了,能不能認出誰是誰呢?
 
發展情境,睹物思人,是不是還是要有一點界線?
 
 
(庭院裡的馬利亞像,兩手已被摸到剝蝕發黑)
 
 
這個問題天主教徒和新教徒爭論已久,我也不去多說,反正不會有共識,我說這簡直和拜拜沒兩樣,你則說那只是追思紀念,神學上各吹一把號;但撇開信仰不談,我還是喜歡摘得乾乾淨淨,沒有多餘的修飾,就像妻子那對明如湖水的眼睛。
 
走出教堂,車子開了一段路,只見一排年輕人站在公車站牌下等公車,三三兩兩,卻不曉得他們是否都知道耶穌的故事
 
於是,再也找不到更多的拿撒勒了,再找,也沒有更好的,連教堂隔壁的老市場也勾不起我們的興趣
 
罷了罷了,尋找過去的耶穌足跡,還不如記住現在祂帶你走過的人生足跡,並且等候將來和祂結結實實的會面
 
於是我們驅車前往北方不遠處的迦拿
 
車行漸遠,在山路繞行之中,忽然看見拿撒勒回眸一笑,彷彿瑞士鄉間的美景。暗橘色的屋頂,綠樹青葱的郊外,讓人不猶得停下腳步拍照
 
那幾乎就是我心目中百分百的拿撒勒,一個很安靜很適合木匠蹲點三十年的地方。也許那些被耶穌砍過製作過的木頭,早就已經化為春泥,但孕育它們的土地還在,山還在。耶穌可能走過和我們一樣的路,翻山越嶺,和母親到隔壁的迦拿去吃喜酒
 
 
 
 
 
原來,百分百的拿撒勒不在教堂裡,也不在後人層層疊疊蓋造的建築中;它早已等在拿撒勒城外,等著我們這些身陷迷宮中的旅人
 
迦拿:婚禮教堂(The Wedding Church)
 
 
不知為何,下午四點的天空,還是亮眼得令人產生錯覺,彷彿此刻還是午飯過後。
 
Kafr Kanna這個小城,至今仍保留不少羅馬時代的遺跡。許多人相信,這裏就是約翰福音中「加利利的迦拿」,耶穌行頭一個神蹟,在婚筵中把水變為酒的地方。
 
 
其實不只第一個,耶穌的頭兩個神蹟都是在迦拿施行的,第一個是變水為酒,第二個則是「遠距醫療」,醫好了一個遠在迦百農垂死的孩子,而且這兩個神蹟是很有關聯性的。
 
但無論如何,第一個神蹟總是直接發生在城裡的,於是後人在城裡分別蓋起了天主教和希臘正教(東正教)兩座教堂,紀念這一件值得誇耀的事情。其中天主教的教堂比較受遊客歡迎,但也不是古時候的原貌,而是在廢墟中重建的新堂了
 
我們走進去的時候,一眼就留意到牆上的聖經節:
 
「 耶穌對她說,婦人,我與你何干?我的時候還沒有到。祂母親對僕人說,祂告訴你們甚麼,你們就作甚麼。」
 
 
 
 
這件事的上下文是這樣的:
 
「第三日,在加利利的迦拿有娶親的筵席,耶穌的母親在那裡。耶穌和祂的門徒也被請去赴婚筵酒用盡了,耶穌的母親對祂說,他們沒有酒了。耶穌對她說,婦人,我與你何干?我的時候還沒有到。祂母親對僕人說,祂告訴你們甚麼,你們就作甚麼。 照猶太人潔淨的規矩,有六口石缸擺在那裡,每口可盛兩三桶水。耶穌對僕人說,把缸倒滿了水。他們就倒滿了,直到缸口。耶穌又說,現在舀出來,送給管筵席的。他們就送了去。管筵席的嘗了那水變的酒,並不知道是那裡來的,只有舀水的僕人知道。管筵席的便叫新郎來, 對他說,人都是先擺上好酒,等客人喝足了,纔擺上次的,你倒把好酒留到如今。這是耶穌所行的頭一件神蹟,是在加利利的迦拿行的,3顯出祂的榮耀來,祂的門徒就信入了祂。」(約2:1-11)
 
按照當時猶太人的禮節,席間主人應當無限量供應美酒,所以酒用盡了,對主人或賓客都是一件相當尷尬的事,馬利亞深深知道耶穌不只是木匠,耶穌有辦法,所以就暗示祂該做點甚麼。
 
身為人子,耶穌當然是很孝順母親的,否則當祂被釘在十字架上時,就不會特意囑咐門徒約翰,以後把她當成你的母親吧!但是以亙古以前就在的神性來說,祂不接受任何人的指揮,因為神沒有母親,只有祂的人性部分才是馬利亞生的。所以當馬利亞暗示祂,想要推一把時,祂直接告訴馬利亞:「婦人,我與妳何干?」
 
神只做自己本來就想作本來就預定要作的事;就算你要指使祂,也只能以祂的心願來指使祂,因為那已經不是你指使祂,而是祂的心願在催促祂自己妳的兒子只是一個木匠,如果妳是吩咐兒子,那他是一點辦法也沒有的;但妳若是懇求無所不能的神,就該換一個態度了
 
馬利亞立刻懂了,趕緊告訴僕人:祂告訴你們甚麼,你們就作甚麼。換句話說,聽祂指揮調度,而不是聽馬利亞的
 
但是,變水為酒除了解除這家人的燃眉之急,不讓這場婚禮漏氣,有沒有甚麼深意呢?
 
首先,迦拿的意思是「蘆葦」,可能是當年周圍種有許多蘆葦的緣故,而蘆葦在聖經中象徵軟弱、脆弱的人。現在,在這座蘆葦之城裏有一場婚筵;婚姻表徵生命的延續,婚筵表徵人生的快樂和享受。婚筵上的酒呢?乃是葡萄的生命之汁;因此酒用盡了,是表徵在這個最歡樂的時刻,人的生命居然到了盡頭。但耶穌從石缸裏的水變出酒來,挽救了整個局面。這六口石缸象徵受造的人,因為人是在第六日被造的,而在缸中所倒的水,在這裡是表徵死亡。耶穌變水為酒,則表徵祂將死亡變為生命。這酒比原來的更好,意思是耶穌給予的生命比人原本所有的更好。人們總是在歡樂的時候,才發現酒不夠用了,生命不夠用了,歡樂和享受無法再延續下去了。但耶穌能將人的死亡變為生命,而且祂所給的生命(酒),比原先的更好,使人進入真正的歡樂和享受。
 
典故你清楚了,現在,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我們步入教堂,想不到這一座小小的建築,居然還別有洞天,擁有兩層地下室,而且第二層收藏的巨大石缸,聽說還是(仿?)羅馬時代的
 
看著牆上和地上許許多多的石缸意象,不免讓你會心一笑,
 
但比起石缸,人們更興奮地是能夠來到這裡結婚,彷彿能從耶穌得到美好的祝福。我們很早就知道這裡天天都在舉辦婚禮,果然,今天也不例外,一樓聚會處正在舉行一場別開生面的婚禮,因為新郎新娘沒有特別的服裝,只有玫瑰一捧,以及牽手的兩人,證婚的神職人員,以及觀禮的親朋好友若干。或許他們認為,這樣就夠了,這樣就已擁有莫大的幸福
 
恭喜你們,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願人人都有機會得著新生,變死亡為生命。
 
走出教堂,對面酒店高掛想像中的耶穌畫像,大賣葡萄美酒;而鄰近的Nathaniel Bartholomew Church墓園中,宣稱埋葬著迦拿本地門徒拿但業(有人認為他就是使徒巴多羅買,正如這座教堂所宣示的),也就是那個質問拿撒勒能出甚麼好的,原本不把耶穌當成一回事的人;但當耶穌說出他在無花果樹下的秘密,他嚇壞了,態度也變了,直說耶穌是神的兒子,是以色列的王。此後他成為忠信的門徒,並且成為耶穌復活的見證人
 
 
看著看著,我心中感觸良多,一時也不知從何說起,只好進禮品店隨便買了一個便宜的壺,聊作紀念。老闆夫婦人很好,和藹可親,讓你如沐春風
 
同伴們則在另一個禮品店看見一個可愛的孩子;婚禮的目的之一,不正是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
 
 
果然是一個值得來吃喜酒的地方,但日已昏黃,我們該離開了
 
旅行往往就是這樣,無法都每一個你想待久一點的地方,都如願地待到你心滿意足為止。
 
於是我們告別遊客如織的窄巷,一路向東,過不多時,便看見浩蕩無邊的加利利海,展開另一段令人難忘的故事......
 
 
 
 
 

想與我們一同線上聚會嗎?請按此加line與我們聯絡line.me/ti/p/-XZGtAXVxM

下載telegram ,加入水深之處telegram收文章通知 https://t.me/Luke54Taiwan

【您也有見證想投稿嗎? 水深之處歡迎您也擺上您的見證】

  1. 直接投稿:在水深之處網站註冊登錄後至『作品集散地』點選『投稿』。
  2. Email 投稿:請將您的見證Email到[email protected], 交由編輯代發。
  3. 粉絲專頁投稿:請到水深之處粉絲專頁私訊留言給我們,我們幫您投稿。
閱讀人次 4354
想更多認識神嗎?
請跟我們一起禱告 分享
您可能會喜歡的文章:
1970‧01‧01
水深之處編輯群
有沒有人,在還沒有出生以前,就已經有人開始為他寫傳記?並且他也照著這傳記,一點不差的...
1970‧01‧01
水深之處編輯群
報喜堂(或譯天主報喜堂、聖母報喜堂)是中東最大的教堂之一,位於耶穌的家鄉拿撒勒。它和...
1970‧01‧01
水深之處編輯群
在以色列的北部區,阿拉伯人多於猶太人,而基督徒的比例也遠遠高於全國平均,尤其在首府拿...
1970‧01‧01
投稿代發
 前言:2014年二月底,我隨北美眾召會的二十多位弟兄姊妹訪問以色列及約旦...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