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後可以使用更多功能喔~
帳號: 密碼: 登入 註冊
2017‧04‧14
新書《在耶路撒冷醒來》試讀:沙漠中的酒莊

 
以色列南方似乎除了沙漠和曠野,一無所有。是不是真的這樣呢?
倒也未必,至少我們就曾到過沙漠裡一座酒莊,認識了裏頭一位豪情萬丈的女性友人。
也正因為認識了她,我們頭一遭在曠野中開闢出來的公園裡露天品酒,暢談台以兩地的妙事。
 
現在讓我們來試讀這個酒莊的故事,這不是與天相爭,乃是在上天的祝福下從黃土中爭出一片綠意。
先看看這六頁的版型和code的影片。如果你從手機上讀到的文字太小,再往下拉,後面我們還貼了文字檔。
 
 
 
 
 
 
 
 
沙漠中的酒莊Yatir winery
 
穿過農田和樹林之後,我們回到了葡萄酒莊Yatir winery,並且發現兩件意想不到的事。第一件,預定來訪的臺灣記者居然沒有出現,今天變成專特接待我們,專特為我們四人導覽。第二件意想不到的事,就是酒莊帶給我的驚喜居然不是由於酒莊本身,而是接待我們的Edri女士,酒莊的一位主管。她爽朗又溫暖的招待,至今我仍難以忘懷,可說是做了一次成功的國民外交。
 
酒莊或酒廠,在臺灣我也看過幾個,甚至老家就有一個大型的啤酒廠;加上外公又是果農,所以對於種植技術如何先進,流程如何,管線和酒桶如何,我只是規規矩矩聽著簡介,做著筆記,並不會開心到跳起來。當然那天正好碰上一年一度的「裝瓶」,還是蠻令人驚喜的,怎麼這樣幸運!
 
Edri指著廠裡的工作人員說,酒廠裡出產的酒是有「潔淨」認證的,意即從種植葡萄園到釀酒過程均由猶太人執行並遵照猶太教的規定,所以是潔淨的。這倒是開啟了我的好奇心,事後查對資料,其實不只葡萄酒,以色列的食衣住行各面都有「猶太潔淨認證」,據聞有四分之一的以色列居民遵照此一認證。
 
我刻意問Edri,以色列是不是中東最早製作葡萄酒的地方呢?
 
她說,不是,以色列葡萄酒是受到美索不達米亞和埃及的影響。後來在伊斯蘭教政權統治下,以色列逐漸失去這項產業,直到19世紀才由歐洲重新引進品種,恢復栽種。其中Yatir winery處於內蓋夫沙漠中,年雨量稀少,卻因為滴灌技術而發展出葡萄酒產業,這是它獨特迷人的地方。知道我們是基督徒,她還給我們講了幾處舊約中的葡萄酒,好比創世記49章:「猶大把小驢拴在葡萄樹上,把驢駒拴在美好的葡萄樹上。他在葡萄酒中洗了衣服,在葡萄汁中洗了袍褂。」
 
聽Edri一番詳盡的介紹,我們也不禁心動,想買一瓶送人,哪知道最便宜的也得花上600歐元,換算成臺幣大約是21,000元,這不禁讓窮遊的我們咋舌啦! 
 
Edri看我們一副為難的樣子,也不多說,只見她熟練的挑選著幾瓶紅酒和白酒裝箱,我們問做甚麼?她說,帶上好酒,帶你們去外頭喝一杯,欣賞風景!
 
嚇!這可夠熱情的!
 
高大又苗條的Edri女士,把我們都趕上車,一下便轟隆隆開著她愛的小車奔向原野。有人說女孩子比較不會開車,我想說這話的人需要搭一回Edri的車!
 
「Edri,我們要去哪裡?」
 
她說,帶你們看看古蹟,再看看山上的葡萄園,然後到我家附近喝酒!
 
於是我們便轟隆隆沿著80號公路北上,經過Tel Arad國家公園(阿拉德古城遺址所在),進入山地──哎呀,這不又回到上午的316公路了麼?
Edri 說,她家就住在Yatir和Shani-Livne那一帶,靠近「西岸」,附近有古蹟可以帶我們瞧瞧。她又說,這可是特別的服務啊!
 
過去我們聽說的,都是以色列人很高傲。在耶路撒冷,的確我們也遇過完全不理采人的宗教徒,想不到不論在加利利還是南地,我們都很容易就交上了朋友。
 
Edri問我:「你覺得以色列怎樣?」
 
我說:「我覺得以色列和我的家鄉很像,沒有甚麼資源,靠的是人,靠的是想法,所以我非常有興趣了解以色列。尤其它外部的挑戰這麼大……」
 
一行人就這樣天南地北聊著。車子上山後,我才知道酒莊的土地很大,由80號公路一直到西邊十幾公里外的Hura,再由「西岸」邊界往南到31號公路,這個塊狀的範圍內有一半都和酒莊有關。他們不只開拓葡萄園,還對山地進行了水土保持,種樹成林,用上了許多的水。Edri說,跟政府要水,是他們很重要的功課;我表示理解,因為在臺灣,工業用水和農業用水的鬥爭也是存在的。
 
那一天的葡萄園,因為不是採收期,所以滿山翠綠中看不見半點葡萄,想看見繁茂復活的景象,必須挑另外的季節來。車子又到了Yatir和Shani-Livne之間的一座山,在那裏有一處考古地點,全然荒廢,對比著周圍綠意盎然的山林顯得相當淒涼。到處都是斷壁殘崖,Edri說,這裡本來還算繁華,甚至有一座猶太會堂,如今只剩下這堆廢墟。附近又有一個幽冷的洞穴,是古代迦南民族的住處,洞還在,人卻都不在了。
 
我們站在小山上,遠眺東方的死海,視野好到可以看見耶利哥。的確,站得高看得就遠,如果活在自己裡面,就甚麼也看不見。Edri瞇著眼睛說,古時羅馬大道經過此地,如今只剩下遺蹟,連近現代的鐵路也都拆掉沒有了。
 
今是昨非,昨是今非,所見的不是永遠的。永遠與短暫不是以物質來區分,而是以源頭來區分。出於永遠的,即有永遠的價值;若不是,汲汲營營百十年也不會有任何改變,終將歸於毀壞,只賺得幾滴後人的眼淚。
 
Edri說,來,我們去喝酒。
 
我們到了她家附近的公園,坡斜而多樹,有桌,有椅,有美景。一個猶太爸爸正帶著女兒在泡咖啡,女孩兒好漂亮!爸爸向Edri打招呼,她說,她正招待著臺灣來的客人呢!於是爸爸立即問我們:要喝一杯咖啡嗎?
 
好。我們說。
 
給點了咖啡的人一人一杯後,爸爸便陪著女兒玩耍去了,一邊喝著杯中的溫暖,我們一邊問Edri:這位先生是妳認識的鄰居嗎?
 
嗯,不認識。Edri的答案出乎我們意料之外。看來以色列人為了在國際社會中爭取更大的生存空間,一抓住機會就對外人好!
 
親愛的Edri打開酒瓶,先給我們斟上白酒:「喝喝看。」
 
我們幾個人舉杯互碰。Belinda說,好酒。向來她一碰酒就會過敏,這次居然沒有。我也說,好喝。我的酒量只比小雞好一點,心臟又不好,何況身為基督徒也不願意醉酒失態,所以很少喝,想不到喝下一整杯都沒事,也不臉紅心跳。
 
我微笑著指著Tobias︰「雖然如此你不能喝,因為今天你還得開車!」
 
Edri也笑了,又打開紅酒給我們斟上。我告訴她更喜歡白酒,很順口很甘醇。只可惜對我來說太貴!回到耶路撒冷後,我們幾個開玩笑說,臺灣還沒有販售他們家的產品,乾脆自告奮勇當代理商,文案寫上:因你的愛情比酒更美!
 
後來又聊了好一會,我指著Edri她家附近的屋頂,提出一個似乎很不上道的問題:「為甚麼我在以色列各地走動,看到的都是橘紅色的屋瓦呢?」
 
Edri直爽地笑了出來:「我覺得你很好笑!因為磚瓦燒出來就是紅色的啊!」
 
我也笑了,只是不好意思跟她說,其實臺灣是有黑色屋瓦的,甚至也有些人把屋頂塗成各種的顏色。這樣一個蠢笨的問題,其實反映了兩地的差異,這,不就是交流的好處嗎?
 
 
水深之處福音網2017年開春獻禮:
【在耶路撒冷醒來】30天暢遊以色列耶路撒冷、特拉維夫、加利利與鹽海
 
八道城門、哭牆、聖殿山、大衛城、錫安山、橄欖山、客西馬尼園、苦路十四站、聖墓教堂、花園塚,深度巡禮。
古城雅法、末日戰場米吉多、拿撒勒、迦拿、黑門山、耶穌第二家鄉迦百農、約旦河、馬薩達、死海,一次走遍!
 
隨書收錄數百張照片,超過100段珍貴影片,輕鬆點閱就能親臨實境!在這裡,重新發現不一樣的以色列;在這裡,歷史將與你一同呼吸!
 
「這麼豐富新鮮多彩的人類文化遺產,能活潑深入又傳輸生命給親近者,真是太好了;它是給世上渴慕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的人必須擁有的禮物、指南!是電子版書上無法達到的。內容實在豐富精采,扎實生動,引人入勝,看得叫人欲罷不能,並且常有出奇情節,跟隨作者的腳蹤看得如臨其境,並深入內涵。」—柯元馨(前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總經理)
 
作者介紹:
陳舜儀,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畢業。中生代武俠文學研究者,曾主編古龍散文全集《笑紅塵》(吉林文藝)並逐篇註解,之後在香港出版正體字版《古龍散文集》(天地圖書),為研究小說家古龍不可或缺的史料。現為水深之處福音網主編、文編。
手繪地圖:蔣韋玲,新竹教育大學藝術設計系畢業,水深之處福音網美編。曾製作全球第一套LINE福音貼圖,所設計的福音桌曆曾締造在一個月內銷售一萬套的紀錄。
影音製作:趙苡丞,北京清華大學新聞學院(新聞傳播所)畢業,水深之處影音編輯。其他影音協製者包括潘建宇、顏豪志、鄭伊芳、高新綸、洪嘉謓。
 
四月起開放線上預購,及早預購者有贈品,詳見:
 
 
 

想與我們一同線上聚會嗎?請按此加line與我們聯絡line.me/ti/p/-XZGtAXVxM

下載telegram ,加入水深之處telegram收文章通知 https://t.me/Luke54Taiwan

【您也有見證想投稿嗎? 水深之處歡迎您也擺上您的見證】

  1. 直接投稿:在水深之處網站註冊登錄後至『作品集散地』點選『投稿』。
  2. Email 投稿:請將您的見證Email到[email protected], 交由編輯代發。
  3. 粉絲專頁投稿:請到水深之處粉絲專頁私訊留言給我們,我們幫您投稿。
閱讀人次 6873
想更多認識神嗎?
請跟我們一起禱告 分享
您可能會喜歡的文章:
1970‧01‧01
投稿代發
這兩天,猶太人正在過他們的普珥節,街頭巷尾異常熱鬧。你知道普珥節是甚麼嗎?這可是聖經...
1970‧01‧01
Napa
 (亞伯拉罕、以撒、雅各三代都住過的別是巴) 以色列(Israe...
1970‧01‧01
水深之處編輯群
  身為一個坐辦公室的人夫,生活和工作上有太多的事要兼顧,到神秘...
1970‧01‧01
陳舜儀
中午以前,我們果然準時抵達小鎮RamonReserve。 事實上,我們的確...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