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年前初次到召會聚會,就聽到弟兄姐妹用「聖徒」稱呼彼此,以「成為聖別」自我期許。一開始很納悶,人非聖賢,豈可稱自己為聖呢?
心中的不解在這幾年的職場經歷中,逐漸獲得答案。在醫院工作的我,總是把「給病人最好的治療」放在嘴上,但我發現沒有所謂「最好(best)」的醫療方式,只有「更好(better)」還有「一天比一天進步」是我們醫治病人的目標。人的變化也是如此,原來聖別除了是指地位上被神分別出來,在性質上的一面,「聖別」是一個過程,而不是宗教主義說的「老僧入定」,或是清談派的「與世無爭」。真正的「聖」,不是一個固定的完美狀態,而是可親可愛,富有情感,願意不斷更新調整自己,活出神來,用積極主動的心態關懷社會與有需要的人。
當我們有這樣的啟示,我們對「聖別」就會有觀念上的翻轉;它不再是高而可畏的牆,而是一條高速公路,讓我們這些駕駛員奔馳其上。偶爾我們軟弱了,開太慢的時候,神會使用其他駕駛員的喇叭聲提醒我們,要加快速度,跟上神的腳步;有時候我們隨意變換車道或危險駕駛,神會派遣警察出動,督促我們活在祂的經綸裡。「聖別」不再是抽象的觀念,而是保護我們的成分,使我們不停滯在陳舊的生活,用平安、喜樂、信心與勇氣,完成神在我們身上的計畫。
聖別的生活是稱義更新變化的生活,活在神給人健康的限制中,有原則但不被完美框架拘束,有彈性但不隨性;我們的聖別讓我們與平凡有分別,但又具有親和力,毫無驕傲氣息。真正的聖別,讓我們可以不斷超越老我,使自己不同於以往,活出嶄新的自己。(吳明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