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和華阿!求你使我們被擄的人歸回,好像南地的河水復流。詩篇126:4
油畫:美麗的采法特一角
自被羅馬人驅散到世界各地以來,猶太人心裡始終有著一份回歸故土的執著,千年未變。
16世紀,不少猶太人開始從歐洲移民,至加利利的采法特城(Safed)。
這城矗立在高山之上,四周風景讓人心曠神怡,距離天空仿佛一步之遙,自此成了當時巴勒斯坦地區(即現在的以色列)擁有最多猶太人的城市。
但是,采法特再美,也不過是他們前往那魂回夢繞的聖城— 耶路撒冷的一個中途站。
高山上的采法特
在抵達采法特不久後,一些猶太人就開始嘗試移居到耶路撒冷。
但那時采法特還在奧斯曼帝國的統治之下,耶路撒冷則是一座典型的穆斯林城市。
這小群猶太人在耶路撒冷建立的社區,很快就無法自給自主,欠下了大量的債務,只能匆匆離開耶路撒冷。
19世紀的采法特
19世紀初,地中海地區鼠疫暴發,並在1812年肆虐到了采法特,並最終奪去了那裡約80%猶太人的生命。
1815年底,疫情剛過,眾人還尚在恐慌之中。采法特其中一位領頭的拉比— 梅納赫姆·孟德爾,毅然決定要歸回耶路撒冷。
“不然,更待何時?!若此生還有這樣的天災,我是否永遠也無法上耶路撒冷了呢?!”
油畫:上耶路撒冷
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這百姓說,建造耶和華殿的時候尚未來到。哈該書1:2
但這決定對於其領頭拉比們來說,更像是一個“莽撞、衝動”的想法,因為“時機尚未成熟”。梅納赫姆被要求,只能帶著少數的跟隨者移居,所得到的資金支持也非常有限。
即便如此,梅納赫姆和他的夥伴們,仍決心到聖城定居。
整個移居的過程花費了近五年的時間,在梅納赫姆的代表,經過長途跋涉,遠赴伊斯坦布爾和奧斯曼帝國政權協商後,
至終成功地獲得了,一項皇家特赦法令,廢除了早前猶太人在耶路撒冷所欠下的債務。
之後,他們又積極取得了各樣的文件,得以在原地重建當年被摧毀的猶太人社區。
這一小撮人,最終克服了種種困難,就這樣在耶路撒冷的簡陋房屋裡,長住了下來。
19世紀在哭牆下禱告的猶太人
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過不多時,我必再一次震動天、地、海與旱地。哈該書2:6
十多年後的1837年,就像應驗了梅納赫姆的話,采法特突發大地震,4000餘猶太人喪生。
這似乎成了神對采法特猶太人又一次的警告,震後的荒涼也使他們別無選擇,大批采法特的猶太人開始歸回耶路撒冷,加入了梅納赫姆的社區。
而這小小社區,至終成了現在耶路撒冷舊城的猶太人區,為將來耶路撒冷歸回現代以色列奠定了至關重要的人口基礎。
沒有他們,或許就沒有今日以色列的耶路撒冷。
現任的以色列總統魯文·裡夫林,就是這幫猶太人的直系子嗣。
油畫:耶路撒冷城門開了
似乎總在歷史上的危難時刻,最不可能的黑暗之時,神總是能夠興起一些意志堅定、“豁出去”的人,反使祂的行動往前。
采法特的猶太人,雖然已經到了他們的聖地,卻直到瘟疫興起才決意回歸,地震過後才被迫向前。
而如今的疫情,又帶給我們什麼樣的警示和提醒?已經在教會裡的我們,就像回歸聖地了的采法特猶太人,只是我們又何時準備上耶路撒冷呢?
願神在這非常時期,也來激動我們,齊唱上行詩歸回耶路撒冷,上山取木料建造那殿(哈該書1:8)。
一切被神激動他靈的人,都起來要上去建造在耶路撒冷耶和華的殿。以斯拉記1:5
(圖文自:耶路撒冷的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