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見到她時,她頂著斑白的捲燙短髮,整齊有致,臉上戴著一副銀框眼鏡,清瘦中帶著溫和,一派優雅的氣質。每次聚會結束前,她總是提早離席,趕回家為兒孫準備飯菜。我一直以為她是一位退休教師。
偶爾在菜市場遇見她,她總是親切地握著我的手,用字正腔圓的語調問候我,接著誇獎我和丈夫:年輕、愛主、常常服事聖徒——不像她,年紀大了,沒什麼用處。我總是笑著接受她這「老師般」的讚美,也敬佩她那為人師表的謙和。
直到有一次聚會,她平常坐在身旁的姊妹尚未到,我見她沒有帶聖經與詩歌本,便立刻坐過去,把我的遞給她。
她連忙推辭:「不用,不用,你自己用就好。」
我說:「沒關係,還有公用的,我可以再去拿。」
她拉著我,一手擋著嘴,低聲在我耳邊說:「姊妹啊,我不識字,你給我也沒用。」她帶著幾分無奈地笑了。我卻一時愣住,久久說不出話來。
那一刻我才明白,每次她在市場裡對我說的話,是那麼真誠而坦率,不是客套,不是謙虛。我無意間揭開了她自卑又不願人知的一面,頓時羞愧充滿我的心,話卡在喉嚨,怎麼也說不出口。
幾年前,她曾不慎跌倒,傷得不輕,腳也摔斷了。我準備了點小禮物去探望她,結果家中的孫女說她正好回診去了。我留下禮物,說改天再來。
當天晚上,她打電話來向我一再道謝,甚至說要回禮,要來看我一趟!這可把我嚇壞了,她腳上還打著石膏,住的還是沒電梯的老公寓!我怎麼敢讓她上門?無論她怎麼問,我都不肯透露我家的地址。從那以後,我也不再去探望她,怕她又要「回禮」,只是為她禱告。
這樣一來,許久未再見到她。從服事的弟兄那兒得知,她恢復得很好,只是家人怕她再摔,不讓她出門。後來才聽說,她在家中又跌了一次。弟兄說,她不願麻煩大家,這次是從鄰居口中才知道的。
再見到她,是在一次主日聚會。她出現在會所門口,大家都驚訝極了。她說她很想念弟兄姊妹,說自己反正待在家也會跌倒,不如出來聚會、見見大家,讓大家看看她還好好的。她又補了一句:因為家人不希望她外出,所以是趁大家都出門時悄悄溜出來的。
這就是我們敬愛的老姊妹——總是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卻從不為自己求什麼。那天的聚會,全場詩歌禱告格外高昂,因為我們不能辜負她千辛萬苦而來的心!只要有機會,她就出現。她每一次的出現,都是我們信心的加強。
前陣子,她又跌倒了。我在心裡默默流淚。主啊,這樣一位可愛又寶貴的老姊妹,祢怎麼捨得讓她一跌再跌呢?
主日,她又來了!這一次她身穿背架鐵衣,手持拐杖,雖然牙齒摔掉了幾顆,但她說話時仍是滿面榮光。我看到了一個活的榜樣—「我們有這盼望如同魂的錨,又牢靠又堅固,且通入幔內。」(來6:19)
親愛的主耶穌,祂是我們人生中最牢靠又堅固的錨。不論生命的航程在哪一段,不論風雨危難怎樣逼近,我們都能因著祂而滿了盼望,不驚慌、不退後。
老人家最怕的就是跌倒,但我們親愛的老姊妹不怕。她跌倒了,卻持守信心再站起來;不像我這小信的人,遇到挫折跌倒,就如同船破沉沒。老姊妹雖自認不識字、沒什麼用處,但主的愛與恩典在她身上顯得完全。基督徒的價值,不在於能說能寫多少聖經話語,而在於能活出多少主的生命。
人常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在教會這個屬靈的大家庭裡,我們真是有數不盡的寶藏。他們不用長篇大論,而是用一生的見證,成為年輕人的榜樣。我聽過許多人作見證說,他們會得救,是因為來到教會,看見某位年長的弟兄或姊妹,心中羨慕他們的生命,渴望將來老了也能像他們一樣,於是決定信主。
我也是。也盼望自己將來年老時,能像她一樣,安靜地在信心中度過餘生,不怕跌倒,忠信到底。
「持守信心和無虧的良心;有人丟棄這些,就在信仰上如同船破。」(提前1:19)
願我們都學像她——跌倒了不要緊,重要的是:再站起來,繼續往前,直到見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