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府詩集》裡有一首既浪漫又充滿情義的詩:「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貴德。感郎義氣重,遂得結金蘭。」這句話背後的典故,來自中國古代一位王愛上一位小戶人家出身的女子碧玉。
這位碧玉,不同於出身名門的大家閨秀,她沒有繁文縟節的禮儀,也沒有典雅書香的談吐,卻擁有一份清澈透亮、善解人意的愛。在她不敢高攀而猶豫遲疑的情境中,卻仍讓身邊不缺美女的王甘願放下身分、地位來追求她。
從此,「小家碧玉」這個成語,便成為形容有別於大家閨秀的清新美麗女子,流傳至今。
無獨有偶,在《新約》〈啟示錄〉裡,也有一個「碧玉」──這碧玉不再是凡間女子的代名詞,而是永活神生命榮耀的彰顯。
使徒約翰在異象中看見坐在寶座上的那一位,形狀如碧玉與紅寶石:「那位坐著的,顯出來的樣子好像碧玉和紅寶石。」(啟示錄4:3)他又見到聖城新耶路撒冷的城牆是由碧玉建成:「牆是用碧玉造的。」(啟示錄21:18)而那連接城牆的根基,第一層也是碧玉:「城牆的根基是用各樣寶石裝飾的,第一根基是碧玉。」(啟示錄21:19)
這一切說明,神降世成為人,被釘十字架,三天後從死裡復活,完成救贖,並將祂的靈與我們人的靈調和之後,祂如今坐在寶座上所顯出的形狀就是碧玉。
新耶路撒冷是神人調和終極的彰顯,也是整個歷史中神愛的計畫達成的結晶,外觀竟也是碧玉。
碧玉,正是變化之後的寶石,是經過火煉、水洗、壓制與時間的成就而來的。
而我們,雖然客觀上來看,不過是一群平凡卑微、看似不起眼的小家碧玉,遠不如那些飽學的經學家或屬靈大漢那般高深尊貴,但我們知道──那位充滿萬有者深愛我們,祂願意與我們這些「小家碧玉」結為一體,建造出新耶路撒冷的碧玉城牆。
小家碧玉的愛是羞怯、不敢高攀的愛,是自覺不配卻無法隱藏的愛。正如《箴言》20:27說:「人的靈是耶和華的燈,鑒察人的深處。」主早已鑒察我們的深處,知道我們裡面那份對祂真誠卻脆弱的愛意。
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基督就為我們死,祂恢復了因亞當吃下知識善惡樹而失喪的愛。如今,只要神的靈與我們的靈調和成為一靈,這愛就得以恢復,並被寫在我們心上。
正如保羅在《哥林多後書》3:3所說:「你們顯明是基督的信,由我們供職所寫的,不是用墨,乃是用活神的靈寫的,不是寫在石版上,乃是寫在肉版,就是心上。」
這份愛,是寫在心版上的,是王與小家碧玉之間跨越尊卑、身分與時代的羅曼史。
我們願意作那小家碧玉,被祂愛、被祂尋回,也在祂的愛裡經歷變化、被建造,終有一天,我們也要顯出碧玉的榮耀光輝,成為那聖城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