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丈夫結婚七年,婚姻給我的感覺就像一座牢籠,我被困在其中,看不見陽光。為了所愛的孩子,為了給他們一個「完整的家庭」,我努力告訴自己要堅強、要撐下去,但內心卻是灰暗的。那種感覺,就像一個快要溺斃的人,迫切需要一塊浮木。
我的弟弟明白我的困境,他心疼我。那時他已經信主,正在美國讀神學院。趁著暑假回台,我們姊弟多年未見,有說不完的話。他熱愛聖經,總是興致勃勃地分享其中的內容。對我來說,聖經很陌生,但其中一些話語聽起來像勵志格言,我並不排斥。
有一次,我又向他抱怨婚姻的困頓,他忽然說:「姊姊,聖經裡的八福,就是在說妳啊!」
然後他唸給我聽:
1. 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2. 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
3. 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
4. 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
5. 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
6. 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
7.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
8. 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我對照了一下,發現自己竟然符合其中五項!我不禁笑了出來:「哎呀,這麼多福氣,真是無福消受啊!」但就在那一刻,福音的種子悄悄落在我心裡,開始萌芽……
神總有祂的時間表。在一次特殊的場合中,弟弟透過電話問了我幾個問題,而我就在那一刻接受了主耶穌成為我生命的救主。電話那頭的他欣喜若狂,說:「姊姊,為了這一天,我已經為妳禱告了好多年!」雖然當時的我還不完全明白「接受主」真正的意義,但神已經為我預備了蒙福之路。
信主後,最直接的改變就是開始參加主日聚會。教會就像一個溫暖的大家庭,我很快融入其中,也開始參與服事。
那年復活節,教會正在準備話劇演出。我的角色是抹大拉的馬利亞,台詞只有一句:「祂真的復活了!」但在那天之前,我其實已與丈夫談好要分居,也已經搬回娘家一晚。話劇演出後,我打算回去收拾行李,正式離開這個家。
一位姊妹察覺我情緒低落,便主動關懷我。當我向她傾訴婚姻的狀況,她也分享了自己的心路歷程,並讀給我聽這段經文:「你們作妻子的,當順服自己的丈夫,如同順服主。因為丈夫是妻子的頭,如同基督是教會的頭;祂又是教會全體的救主……」(和合本翻譯)
我一聽就反感——我從小生長在衣食無缺的家庭,觀念中「男人應該疼女人」、「丈夫體貼是理所當然的」,我為什麼要順服他?這不公平!
姊妹只是溫柔地笑笑,並沒有回答。離開教會時,我站在家門前對神禱告:「主啊,如果這是祢要給我婚姻的轉機,我願意學習順服,求祢指引我如何開口與丈夫談話。」
結果,那天的對話出奇地平靜,雙方都願意給彼此一個重新開始的機會。原來,神真的垂聽禱告。順服,竟然如此奇妙!
信主後,我擁有了心靈的自由,也開始思考工作的意義。孩子們都已進入小學,我找了份書局的工作。這份工作其實是我逃離家庭氣氛的出口,尤其是婆媳間的摩擦。上班有輪班,朝九晚十,孩子上學時我在補眠,回家時他們不是睡了,就是被電視「照顧」。
漸漸地,我發現孩子們行為異常,甚至手中有來路不明的錢,還學會了說謊。這不能再忽視。我與丈夫討論辭職的打算,但書局的收入對家庭頗有幫助,而一想到要失去自由、回歸全職主婦生活,我內心極度掙扎。
我再次向神禱告,請祂指引方向。這時,有位師母勉勵我說:「你們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這一切都要加給你們了。」
原來,基督徒的生命有不同的優先順序:神的話語第一,家庭第二,財務與自我排在最後。於是我們決定停掉安親班、刪減不必要的支出,我也開始學習當一位勤儉持家的主婦。
神是信實的——這六年來,我們家的米缸和油瓶總是滿滿的。不但不缺,還常常有餘。無論是生活用品或孩子的衣物,總能以超乎想像的價格買到品質極好的物品,真是恩典不斷。
後來,丈夫在工作中接連遇到危機與挑戰,卻也都平安度過。我深深體會,神所賜的福,是超過人所求所想的。
婚姻中,我曾極度重視「公平」,無論是家事分配、財務安排,總覺得從未達到我期待的標準。但信主之後,神不斷更新我的心思意念。我開始放下「公平」的執著,轉而追求合作、互補的關係。我不再一味強調自己的權益,只求忠心完成神託付我在家庭中的角色。
即使家庭主婦的工作既瑣碎又容易被忽略,我仍願意盡心盡力去做。因為我知道:「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
這句話,常常迴盪在我心裡,提醒我、鼓勵我,成為我日常服事中的喜樂來源。我願意學習基督的樣式,為了家庭的平安與喜樂,繼續走在神的道路上,直到見主面。
(陳凱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