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後可以使用更多功能喔~
帳號: 密碼: 登入 註冊
2016‧03‧12
【在耶路撒冷,四個旅人#06】3月8日,哭牆

旅程的第四天,我們去了哭牆。

哭牆其實並不會哭,哭的是那些來看牆的人。

但是我們沒有看見誰哭,如果有,那也是外來的觀光客喜極而泣:

啊,終於看見這一堵牆了!

本地的猶太人反而不哭,至少不是在我們去的這一次哭;他們只是禱告,吟唱,神情肅穆地為以色列求平安,仰望彌賽亞降臨。

   *   *   *

依舊在五點的鳥鳴聲中醒來。Tobias興沖沖地獨自跑去哭牆,為我們探勘地形。

回來以後還不到七點,正好做早餐。他邊做,我邊在筆電前看著他的照片,發出驚嘆:

這耶路撒冷,怎麼拍怎麼美,會不會太誇張了?

清幽的街道,高聳的城牆,千年不變的滄桑感,百鳥飛集的晴空。

 

但是我們並沒有立刻出門。上午,我在家裡獨自寫點東西,其他三個人去買菜。

昨天在大屠殺紀念館園區內上上下下,走了好幾公里,缺乏運動的我居然沒有事,只洗個熱水澡,睡個覺腿就不痠了。

但為了預防萬一,同時我們也實在需要工作時間,所以今天上午並沒有安排行程。

我們並不打算把時間排滿,像團客那樣急忙到東到西。相反的,在以色列的這一個月,我們要留一點白,繼續台北的工作,在線上做一點事,並且整理此行的影片和圖文。所以,與其說我們來觀光,不如說我們是帶著工作來生活的。

   *   *   *

下午三點,耶路撒冷的天空依舊藍得發亮。

就在這艷陽高照的時刻,我們出門了。由市中心一路往東,穿過Shim'on ha-Tsadik St就是舊城區,傲然佇立的米黃色城牆,像是衛士動也不動,看守著雅法門。

雅法門是西耶路撒冷和舊城區的分界。據說它之所以名為雅法門,是因為從這裡往西的道路,可以一直延伸到海邊的港口雅法,也就是今日特拉維夫的南部。

過街後沿著城牆上行,到雅法門有兩三百公尺,其間連結著一大片人工鋪建的廣場,彷彿橋樑,跨過底下川流不息的60號公路,直達另一側的大型購物中心Mamilla Mall,所有的街道和建築都是仿古的。前兩天B弟兄帶我們來認識環境時,望著一大堆的精品店,他說,男人逛城牆的時候,太太們和小孩如果累了,就來逛Mamilla Mall。

這也合理,在這個觀光客的出入口,不設購物中心,就有負猶太人做生意的美名了。現代與古蹟的結合,以色列人為我們做了經典的詮釋。

廣場上正好有兩三組藝人在表演,在欄杆旁打鼓的幾個非裔小孩,很快就吸引了我們的鎂光燈,以及打賞的銅板。他們青春的鼓聲,和一箭之遙帶點幽怨的吹簫者,居然天衣無縫你情我願,和鳴了一曲動人的樂章。

(由階梯往下就是Mamilla Mall,往上直通雅法門

(城牆將現代與古老一刀切開,大衛塔高高豎立)

「回來經過這裡,我想和小孩們拍個照。」Tobias說。

但是回程我們已經見不到小孩了,只剩下廣場遠眺市區的風景。

很多事就是這樣,當下就做,不然就沒有了。

關於雅法門,B弟兄告訴我們,當年英國將領艾倫比從這裡進城的時候,原本騎著馬,但他轉念一想,我主耶穌昔年由東門進城時,是騎著卑微不起眼的驢,我豈可大剌剌地騎著馬?

於是,他就跳下馬來。

查了一下,這艾倫比(Allenby),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1917),自耶路撒冷市長手中接過受降書的英將,從那時起,鄂圖曼帝國就瓦解了,英國人接管這座城市,並且訂下建築必須使用石頭的規定。這個規定居然沿用至今,相當有助於市容的美化。我還做小孩子的時候,如果看見這滿城的石頭,肯定要高興得滿地打滾了。

從雅法門進去,就是舊城區。門的南邊是亞美尼亞區,北邊是基督徒區。

今日繁華的西耶路撒冷,昔年只是郊區,東邊的舊城區才是歷史上的耶路撒冷。這舊城,其實面積還不到一平方公里,占整個耶路撒冷都會的一小塊而已,但卻分而又分,劃分為四塊:

西南最小的區域,是亞美尼亞區;

東南,是猶太區,也就是猶太人的聚落;

西北,是基督徒區,大多是信奉基督的阿拉伯人,聖墓教堂為此區的中心,也就是傳說中耶穌復活的墓穴,由東正教天主教亞美尼亞教會及穆斯林同時管理;

東北最大的區域是穆斯林區,是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市街最熱鬧,人口也最多;其他三區居民都不過兩三千人,而此區卻有超過兩萬名居民。

如果再仔細一點劃分,西牆以東的聖殿山本身還可以視為第五區;而且這小小的一區,居然正是牽動千百年國際局勢的重鎮。在人眼看不見的世界,究竟在進行怎麼樣的角力和戰爭呢?

耶路撒冷阿,你真的很特別。

(圖源:維基百科,8號門即雅法門,7號是錫安門,6號是糞場門,我們就是沿著這三個門之間的城牆前往哭牆)

 

耶路撒冷,希伯來文的意思是「和平的根基」。

遠在三千年前以色列王大衛定都以前,就有許多民族居住於此。比如創世記14章18 節提到,當以色列人的先祖亞伯拉罕殺敗仇敵回來時,有撒冷王麥基洗德帶著餅和酒出來迎接,他是至高神的祭司。這「撒冷」,就是和平的意思,也就是耶路撒冷的初名。而這麥基洗德,可又比大衛早了一千年。所以耶路撒冷的民眾,見面或道別問好時會說:Shalom!(撒冷!)略懂一點希伯來語的Tobias,一進商店就跟人Shalom!剛開始我會不過意來,後來總算明白,這居然是我非常熟悉的一個詞。

城牆一共有八個門,但是,我們這個下午的目的地並不是舊城區,而是前往聖殿山的西牆,也就是哭牆。所以我們經過大衛塔,直接穿過亞美尼亞區和猶太區,沒有去周遊全城。所幸,沿途還是能看到不少的風光,你不必失望。

前往西牆的路至少有四條,都需要安檢;其中兩條是從西邊,一條是從北邊,這幾條走起來都比較快。還有一條遠路,就是我們的苦行路線,必須繞大彎走亞美尼亞區和猶太區,沿著城牆旁氣喘吁吁地爬坡上下,經過錫安門和糞場門,然後在西牆南邊進入。

在耶路撒冷爬這段山路,是我相當難忘的經驗。雖然只有短短半小時,卻讓人慢慢地累起來,而且還累得非常過癮,像是吃錯了辣椒,嗆得你滿頭滿臉的汗。除非你是老人家或心臟不好的人,否則不走實在可惜,因為這段路不只叫你累,還可以讓你看見高高低低寬寬窄窄的耶路撒冷。如果由階梯走上城牆,非常不小心地由城垛掉下來,你就會滾落數層樓高,幸運的話,還會砸到一輛倒楣的車輛上。

 (一進雅法門就看見大衛塔,牆壁長出一叢一叢的植物,生意盎然)

(一群遊客魚貫地進入錫安門,一出去就是錫安山,也就是大衛墓和最後晚餐的地點)

(途中由牆上往下看,這些植物都有滴管維持著水分)

Evonne是典型的紙片人,腳力不好,沿途經常和我這個東亞病夫走在一起。而Belinda不愧是我們當中唯一三十歲以下的,雖然扛著攝影機,卻能跟上健行如飛的Tobias。

「你還好吧?」

「你還可以吧?」

這是同伴們最常回頭問我的話。說也奇怪,我這腳,原本是醫生囑咐千萬不能亂運動的肉腳,但這幾天走下來,雖然還是肉腳,卻從來沒出過事,連咳嗽也減少了,有時候一天下來根本一個咳嗽也沒有。想來這耶路撒冷的氣候,以及乾淨的居家環境,相當有助於我的健康吧?

在HaTkuma Garden附近有一個學校,我們看到許多的家長接送小孩,特別的是,居然還有做姊姊的來接弟弟妹妹。小孩來接小孩,真美妙。

「猶太人真的像人家講的,大的照顧小的。」Tobias說:「我看過一個故事,說是猶太媽媽跟外邦人的小孩說,你已經七歲了,可以幫媽媽做許多事賺錢了。」

猶太教育,就是鼓勵你,儘量讓你去試,讓你去做;不成功,再做就是。所以我們至今看過的猶太人,沒有謙虛不謙虛的問題,只有要做不要做的問題。你可以說他們很高傲,好像有一點瞧不起人,但他們確實做出成績來,令其他人啞口無言。

好不容易抵達西牆,也就是哭牆時,太陽已經沒那麼潑辣了。

牆的東邊,金色的圓頂清真寺高高聳立著,那裏就是聖殿山,亞伯拉罕獻出獨生子以撒,以及所羅門和所羅巴柏先後建立的聖殿都在那裏,但那上面的建物已被兩座清真寺取代;而牆的西邊這一邊,是一大片廣場,滿滿都是觀光客和猶太人。

1967年以色列人攻佔約旦河西岸以前,當時東耶路撒冷還在約旦治下,這裡沒有廣場,全都是密密麻麻的民居。而以色列人自1948年起,有長達十九被約旦當局禁止到此憑弔,讓他們千百年來的傳統被迫中斷了。後來以色列人來了,三天內把居民全都移走,建築全都剷平,清出這一大片區域,西牆得以重現光明。

這一次,換成以色列掌握發球權。他們讓所有的人都能來西牆憑弔。歷史,就是這麼回事。

 (由廣場往西牆的反方向望去,登上階梯就進入市街當中)

(西牆後是聖殿山,著名的圓頂清真寺閃耀著金色光芒,那條架在半空中的木造通道,就是通往聖殿山的通道,必須安檢)

 

我們把所有隨身物件交出來檢查,外衣也交出去,管理員還算親切。

嚴格說來,西牆的管理上有一點重男輕女,因為廣場用柵欄圍起來,並且分為兩塊:南邊四分之一是女界,北邊四分之三是男界,兩下無法相通。也就是說,男士們的福利比較多,可以看到四分之三的牆,而且還可以進洞窟般的藏書室。女士們呢?只好委屈妳們了。

不過進入男界,比女界多了一項規矩:必須戴上猶太人的小帽。出入口會免費提供,但出來要還回去。在這之前,我們一直不懂那頂小帽怎麼能停留在頭上,等到我們實際戴上,才發現它很輕,就像是沾黏在頭頂不肯鬆口的水蛭。

(由左邊的洞口進入,有許多猶太人在祈禱和讀書)

(女界這邊也有許多敬虔的婦女)

帶著小帽的Tobias和我,站在西牆下發楞。

牆,殘破而古老,卻有枝椏從牆內探出,有鳥雀在其上築巢。成群結隊的鴿子在天空飛翔,就像是台北的中正紀念堂一樣。

而牆下,除了人,只有人影。鳥在這裡自顧自地生活,貓在附近閒晃,而人來憑弔,來禱告,把滿滿的思念和期望,化作小紙片塞滿城牆底部的夾縫。

在西耶路撒冷,穿著正統猶太服裝的宗教人士已經夠多了,而這裡就好像鳥雀的巢穴一樣,一口氣群聚了幾百個戴黑帽穿黑衣的人。聽說他們每天早晚都會來這裡,伏在牆上閉眼禱告,也有好些人前後搖晃,還有人唱起悲苦的詩歌。年紀大的,有;年紀小的,也有。

為甚麼那些人邊吟誦邊搖晃呢?

後來B弟兄說,因為他們每次讀到神的名字,就要敬禮以示尊重。

你若仔細觀察,還會發現這些正統猶太人走出廣場是倒退走的,以示敬意;他們不背東西只提塑膠袋,為了不讓肩上背負著重擔;他們也不會正眼理睬你,更不可能讓你正面拍照,因為他們心裡已經堆積了太多故事,沒有時間管你這個外來的觀光客。

後來有人告訴我們,他們穿著黑衣,是為耶路撒冷哀弔;倘若有一天聖殿重建了,他們都要換上彩衣歡呼跳舞,不再穿黑衣了!

 

Tobias說:「實際看了哭牆,感慨萬千吧?」

我說:「沒有。其實我是來看人的,城牆本身還好。」

這城牆,本是聖殿庭院的的外圍。

所羅門王蓋造的第一聖殿,建成於公元前967年,毀於公元前586年巴比倫帝國之手;第二聖殿則建於前515年,是波斯王古列時下令回歸的猶太人重建的,好為他祈福,但這殿在公元70年也被羅馬人摧毁了,連一塊石頭也不剩,正如耶穌預言的那樣。

只有這道外圍的牆,見證當年的風華,但這道牆其實已經是後來加蓋的:牆底部的大石塊區段是希律王修築的;上方中型石塊修築於奧米亞王朝;頂部小石塊修築於鄂圖曼帝國以後。聖殿已經沒了,殿裡神的榮耀更是早在申言者(先知)以西結的時候就離開了,因為當時的猶太人讓神太傷心。

話說回來,從觀光文化的角度來說,毫無疑問,這是一道很有味道的牆,而且不管是猶太人或基督徒,都相信以西結所預言的,彌賽亞將重建新的聖殿。所以這牆,也算是一個記號,一個佇立不動等候預言成真的老人吧。

我看著牆上的鳥雀,請Tobias仰臉拍下牠們的巢穴;他感性地說,萬軍之耶和華,我的王我的神阿,在你的兩座壇那裏,連麻雀也找著房屋,燕子也為自己找著菢雛之窩。

這是詩篇84篇3節。我說,是的,這也正是我心裡所想的。

於是我們兩人昂首闊步走入牆邊的藏書室,入口內部上方的一塊岩石上,棲息著一隻肥大的灰藍鴿子,而會堂內恍如一個巨大的洞窟,站著或跪著許多正統的猶太人,黑衣畢挺,自顧自地祈禱或讀書,全然不理會好奇的觀光客,而那書,似乎全都是同一本書。

我們退了出去,牆邊有一群猶太孩子在唱歌,說不上是為黑夜哀傷還是盼望黎明。我們趕緊用手機紀錄下來。

這時,牆的另一邊,女界那裏突然冒出一顆頭。一個老太太站在椅子上,興味盎然地看著男界這邊孩子的歌唱。我們身旁的一位歐美男士大笑,給她豎起大拇指。

過不多時,女界又冒出一隻手和一架攝影機。

是Belinda,她奮力地高舉著,想要錄下這段珍貴的資料。

我們很想喊她:別忙啦,我們已經錄啦。

但聲音顯然傳遞不過去,於是我們還了小帽,退到廣場外,正好碰上一隊女兵圍成一圈在教育訓練,不遠處有旗正飄飄的以色列國旗。

她們肯定是菜鳥,有的還微微駝背,全然不像街上那些英姿煥發的持槍女兵。

但當長官要她們回話時,年輕的女孩們還是整齊劃一地呼應了。猶太拉比為她們講解西牆歷史時,她們大氣也不敢吭,滿懷敬畏的神情聽著。

以色列的孩子,從小就學會負責任,照顧彼此,熱愛自己的國家及民族,尊重權柄,卻又不失去自我的發展空間。所以他們強得一蹋糊塗,是有道理的。這一點,沒有來這裡感染一下氛圍,是不能明白的。

看完女兵,在著名的洗手台用金壺洗手後,我們四人順利會合,一個可愛的孩子不住回頭看著我們,似乎連小學都還沒有上,卻和爸爸哥哥一樣留著長長的鬢角,像是出生以來未曾修剪。

這很像是聖經上的拿細耳人?

Belinda直呼他好可愛,但這孩子卻直盯著她笑,貌似我們這些東方臉孔也很可愛。

那麼,該回去了。

從廣場邊的階梯走上去,不久便隱身於迷宮般的市街。一個肥胖的大媽坐在路旁喊著,一舍客勒,一舍客勒,另外兩名戴帽子的男士也客氣地問候我們,希望我們賞一點錢;而在他們身旁的一座小園裡,兩個年輕人自得其樂地彈著吉他,唱著優美的歌曲,絲毫不理會人來人往的遊客。

這就是我們所看見的哭牆,以及周圍的景致。

猶太人還會繼續哭下去,直到他們仰望的彌賽亞來臨,而基督徒認為,他們已經知道彌賽亞是誰,並且很快就要回來

但願到那一天,所有的人都不必再哭

 

 

歸程,日已薄暮,我們為了這一天的平安順利,感謝神的憐憫。

下一次,我們還會過來,看看哭牆後面的聖殿山。

 

延伸閱讀:
陳舜儀【在耶路撒冷,四個旅人】系列
Belinda 〖探索以色列〗系列

我們所拍攝的紀錄短片:

 

想與我們一同線上聚會嗎?請按此加line與我們聯絡line.me/ti/p/-XZGtAXVxM

下載telegram ,加入水深之處telegram收文章通知 https://t.me/Luke54Taiwan

【您也有見證想投稿嗎? 水深之處歡迎您也擺上您的見證】

  1. 直接投稿:在水深之處網站註冊登錄後至『作品集散地』點選『投稿』。
  2. Email 投稿:請將您的見證Email到[email protected], 交由編輯代發。
  3. 粉絲專頁投稿:請到水深之處粉絲專頁私訊留言給我們,我們幫您投稿。
閱讀人次 21219
想更多認識神嗎?
請跟我們一起禱告 分享
您可能會喜歡的文章:
1970‧01‧01
陳舜儀
 我不是新竹人,更不是光復的學長,只是一個旁觀者,不過正所謂旁觀者清,有些...
1970‧01‧01
水深之處編輯群
今年四月底的時候,以色列人過了逾越節,相當於華人的春節新年。逾越節的時候,猶太人都會...
1970‧01‧01
水深之處編輯群
你知道普珥節是甚麼嗎?這兩天,猶太人正在過他們的普珥節,街頭巷尾異常熱鬧。不但小朋友...
1970‧01‧01
水深之處編輯群
(照片由Jacob本人提供) 繼上次我們邀請了Maya來到水深之處,聊聊她...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