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不只基督徒常往以色列跑,連台灣的媒體也經常往以色列「取經」。
從基督徒的角度來說,這塊聖經上的美地當然很值得去看一看,但從世俗一面,以色列是不是真的比台灣進步,很值得我們去觀摩學習呢?我想,這個問題很難用「是」或「不是」來回答。
到以色列住了一個月,不只當旅人,也把台北的工作帶過去,並且在那裡買菜,殺價,倒垃圾,逛書店,看恐攻現場,上警察局報案,在空空蕩蕩的安息日街頭上散步,並且和本地家庭一同用飯,多多少少看到了一些以色列的好,也看到了一些以色列的不足。
以色列進步嗎?
是的,以色列真的很進步,他們一年的雨量只有台灣一週的雨量,但他們的城市到處都是植物,因為滴管到處都是,用最節約最有效率的方式滋潤了整個國家。他們的南半部幾乎都是荒漠,但荒漠中最大的城市貝爾謝巴(別是巴)卻是綠油油一片,而且從死海到紅海邊,綠色仍在持續擴大,黃土仍在持續萎縮,而且還搞出葡萄酒莊來。相較於華北的沙漠化,以色列不進步,誰進步?
若非有嚴謹的紀律和科學的態度,這種成果是做不出來的。
非但如此,我們也看見許多的以色列孩子-無論他是猶太人或阿拉伯人-小小年紀就在市場上拖著「小貨車」叫賣,或者代替大人們坐鎮店面,吆喝生意。在動物園,高中女生落落大方,主動和一群東方臉孔的大叔阿姨們聊天。在大學,圖書館隨意進出,完全不怕你拍照,也不怕你偷書。他們充滿自信的教育不只教你要守紀律,也教你要打破規矩,自主判斷,隨時走出一條開創和創新的道路。
這個,就是以色列最珍貴的資源,他們誰也偷不走的本錢。
還有,在耶路撒冷市中心,當你上超市買菜,你可能原本就推著一輛買菜車,裏頭滿滿地堆著採購的物品。這時候你可以把車子放在超市外頭,大膽放心地進去買菜,回來東西都還在。經歷了這種路不拾遺的風氣,說以色列不進步,那甚麼是進步?
但以色列真的很進步嗎?
在以色列,服務業還沒有學到「服務」的精髓。面對搞不清楚狀況的外國人,有些客運人員愛理不理,找零錢用扔的。他們不會主動幫你把問題徹底解決,他們只告訴你問題是甚麼,可以怎麼做,至於怎麼解決,主要是你的責任。他們的字典裡只有「直來直往」,沒有「禮貌」,也難怪以色列自家人到了台灣,會頻頻誇獎台灣的服務業。
在兩個最大的都市耶路撒冷和特拉維夫,為了推廣自家的「國語」,公車上找不到英文,站牌也找不到英文,路口也很少標示英文。不但找不到英文,連相互禮讓也找不到,上下車輛,雖然不至於爭先恐後,但也談不上「先下後上」;讓座這種事,一整個月下來更是一次也沒看到。
在以色列街頭,車一定讓人,而且遠遠地就停下來,即便你是一個滑手機不看路的不合格路人。但車雖然讓人,車卻不讓車,彼此喇叭按個不停,紅燈一亮,不到一秒鐘後面就開始鳴笛大作。耶路撒冷的駕駛尤其缺乏耐性,有人開玩笑說,如何知道已經接近耶路撒冷市區?一,看喇叭按得多不多;二,看你是不是有被後車撞擊的危險。
所以,進步不進步,並不是那麼一刀分開的。
這個國家雖然容許猶太人是無神論者,也容許各種宗教信仰的存在,卻不喜歡你向猶太人傳耶穌,信了耶穌的猶太人甚至不再被視為「猶太人」,這算是進步還是不進步?
雖然強敵環伺,在國防和社會維穩上花費鉅資,而且每年都有大量回歸的猶太人需要照顧,可是這個國家的人均所得仍然高於台灣,令人目瞪口呆,這算是進步還是不進步?
台灣有的高科技,以色列也有;台灣的貧富差距和高房價,在以色列同樣存在;台灣沒有的天然資源,以色列也同樣沒有;而特拉維夫街頭的公用腳踏車,台北早就有了,以色列卻沒有台灣的24小時商店,他們的大型購物中心在台灣人看來也只是小菜一疊。台灣早已走向自備購物袋的階段,而在以色列塑膠袋隨你拿,全然不像他們在用水上那樣的節約自制。但他們上下電車,刷卡憑良心;而我們都知道,這樣的實行如果在台灣將會如何。反過來說,面對族群衝突,在台灣早已走向選票和辯論的年代,以色列街頭卻不免仍然需要槍桿子,好應付極端主張者。
以色列,她的好與壞,出色或平凡,或許需要更多的時間來品味,正如她乾爽的氣候和缺水的危機是一體的兩面。台灣人不必妄自菲薄,也不必自高,仍然需要以謙卑的態度,平常的心來凝視這一切。總之,這個各方勢力衝撞,思想也激盪不已的地區,優缺點都需要你自己親眼看一看,而不止於道聽塗說;親自去看一看,你必能從中吸收新的元素,轉化為自己的動力。
最後我想說的是,大家對以色列的觀感都不同,但創世記12章3節神對亞伯拉罕說:「那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地上的萬族都必因你得福。」無論你對以色列的想法是甚麼,地上的政權遲早都會過去,這些外面的事物也是起起落落,並不能存到永久。身為基督徒,我的基本態度就是不管外面的好與壞,持續為以色列這塊土地禱告,正如我們也持續為自家的在上執政者禱告一樣。
進步不進步是暫時的,基督的福分卻是長存的;但願地上的萬族,都能更多得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