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聽過朝三暮四的故事。
狙公養了一大群猴子。也許真的養太多了,口糧不夠了,他只好找猴子們商量說:「請大家共體時艱。以後分給你們果實,早上三顆,晚上四顆,可以嗎?」
猴子們聽了都站起來大發脾氣,狙公一看立即改口說:「我錯了我錯了。這樣吧,改成早上四顆,晚上三顆,這樣好嗎?」
猴子們一聽,哇,早上多了一顆耶,大家都很高興,又跟狙公相親相愛不吵架了。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常常發生這樣的事。比如有人這樣說過,一個女學生晚上去陪酒,聽起來感覺就不好,可如果換個說法,說是一個陪酒小姐白天去學校聽課,就滿滿的正能量了。又比如一個學徒問師傅:「師傅,我可以工作的時候打盹一下嗎?」師傅火大了:「當然不可以!」於是學徒改口說:「對不起,那我在打盹的時候照樣工作呢?」師傅聽了很高興,誇獎了他一番。
說話的藝術很重要,有時甚至會扭轉受話者的態度,所以學習一下怎樣說話是必要的。但是對方反應的好壞是一回事,事情的本質有沒有被改變,又是一回事。所以從另一面來說,你固然可以把話說委婉一點,但是絕不該說假話,或者引導別人想入非非,讓人產生誤解。正如主耶穌在馬太福音說的:「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
把話說好和誠實無偽,兩者有所謂的平衡點嗎?沒有,一切在於你的動機。人都是看外表,看外在的說話,但神是看你的內心。如果你的動機是純正的,那就不妨練習一下說話的藝術,否則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越簡單越好,別把事情越說越複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