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朋友,你聽過刺蝟的兩難(Hedgehog's dilemma)嗎?
故事是這樣的,在寒冷的冬天裡,有一群刺猬擁擠在一起取暖,好獲得彼此身上的溫度,而不至被凍死。但很快的,牠們感受到了對方的刺,痛得牠們必須分開。就這樣,牠們在分開又靠近,靠近後又分開的兩難中,直到找到彼此之間可以妥協的距離。
這是
叔本華及弗洛依德以豪豬來比喻,他們所感受到,在社會上個人與他人關係的處境。在一連串交心、傷害、交心、傷害的過程,我們彼此之間找到了一段可以相處,又不會受太大傷害的距離。它被用來解釋,社會上人際關係的疏離,以及人孤單的理由。
在這個一方面擁擠,一方面卻冷漠的社會裡,我們都需要朋友、一段關係、一個歸宿,好感受到一點人間的溫暖,我們都很珍惜。有時我們索取,有時我們給予,但有時我們卻傷害。豪豬雖然想將自己的溫暖傳給對方,但身體靠得越近,身上的刺越會使彼此受傷。人也是一樣的,我們自己也可能因為內心害怕這種痛苦而變得膽小了。所以有人會說:「所謂成長,就是在不斷的聚散之中,找出讓彼此不受到傷害的適當距離吧......」
聖經裡,耶穌也曾提到人身上的刺。祂說,
「為甚麼看見你弟兄眼中的刺,卻不想到自己眼中的梁木?或者,你怎能對你弟兄說,讓我去掉你眼中的刺,而你自己眼中竟有梁木?」(
馬太七章 )在被冒犯時,我們總是希望對方改過,希望自己可以舒服點,不要再來刺痛自己。但卻不知除了別人眼中有刺,我們眼中的刺更是像梁木般大。我們就像一群豪豬,彼此刺過來,刺過去。
「你這假冒為善的人,先從你眼中去掉梁木,然後你纔看得清楚,從你弟兄眼中去掉刺, 」祂說。如何除掉刺呢?刺除得掉嗎?在此,不是拔掉對方身上的刺,好不要刺傷自己;或者是拔掉自己的刺,好不要刺傷別人的問題,是赦免的問題。
赦免別人的刺,刺痛了自己;也赦免自己的刺,刺痛了別人。原諒別人的刺,也原諒自己的刺。在主耶穌教導我們禱告裡,祂說,
「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別人的債。」(
馬太六章) 刺痛我們的,除了當時朋友的冒犯外,還有我們的耿耿於懷,一直惦記著當時的不愉快。是這個刺一直刺痛著我們,當我們赦免了他,神也就赦免了我們。
所以社會上人與人都保持著一定的距離,維持著脆弱的關係就好,不希望受到傷害。但朋友,當你被人刺傷的時候,你如何再面對他呢?疏遠他嗎?不,「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別人的債。」
這樣,你又能對他微笑。 :)
re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