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後可以使用更多功能喔~
帳號: 密碼: 登入 註冊
2011‧05‧03
今時代的先見—倪柝聲小傳

倪柝聲小傳

 

『基督是神的兒子,為人贖罪而死,三日復活。這是宇宙間最大的事實,我信基督而死。倪柝聲』(主後1903年11月4日——1972年6月1日)

 

倪柝聲的出生

 

倪柝聲,原名倪述祖,福建福州人,英文初名Henry Nee。 1903年11月4日(農曆八月十五)生於廣東汕頭,倪柝聲是家中的長子,當時他父親倪文修(Ni Weng-Sioe,1877年-1941年)正在汕頭任海關官員。

 

倪家是福州最早的基督教家庭之一,已故的祖父倪玉成(1840年-1890年)是福州公理會最早的華人牧師之一;父親倪文修是兄弟九人中的第四個,畢業於福州美以美會所辦的著名學府鶴齡英華書院(馬禮遜所辦) ,對於召會的傳統和召會音樂相當熟悉,1941年在香港去世;母親倪林和平(Peace Lin,1880年-1950年)則是一位傳教士的養女,曾準備到美國留學,為此而進入上海中西女中(這是一所以英文水準高著稱的召會學校),她性格剛毅,又曾因支持孫中山的革命事業,而獲愛國勳章。(4)

 

倪柝聲的父母都是美以美會福州天安堂掛名的教友,所以倪柝聲在嬰兒時期,就由美以美會的監督受洗。 他在六歲時隨家人回到原籍福州,住在倉山區海關巷14號。

 

  

 

 

倉山區故居

 

 1916年,倪述祖就讀於著名的英國聖公會所辦的三一書院(位於今福州倉山區公園西路),接受西式教育,在該校是一名名列前茅的優等生。

 

 

 

 

三一書院(位於今福州倉山區公園西路)現改為外語專校

 

倪柝聲的重生

 

1920年,倪柝聲17歲,還在三一書院讀書時,一位中國自由女佈道家余慈度(Dora Yu,林和平在上海時已經認識)來到福州,

 

 

 

(6)

 

在美以美會天安堂傳福音,他母親林和平先接受了福音,並且行為方面有令人驚訝的改變:不僅放棄了打麻將的嗜好,而且主動為自己曾向家人發脾氣而認罪悔改,請求家人的饒恕。

 

 

 

 

倪柝聲母子聽道的福州天安堂

 

倪柝聲的奉獻

 

年輕的倪柝聲對母親的改變非常驚訝,因好奇也去天安堂聽余慈度講道,深受感動,接受了福音,並且願意終身奉獻,毅然放棄了他原來的理想和計劃,並取了新的名字—倪柝聲,英文Watchman Nee。 他一度到余慈度在上海江灣開辦的聖經學院受訓練,不久因「太愛世界」被余慈度勸退,回福州續完成他的課程(主修化學)。

 

以後幾年間,他一面刻苦勤讀聖經,同時博覽大批基督教歷史名著(約3000冊);一面和一批年輕人,一同到已經隱居在福州附近村莊白牙潭多年的一位年長的英國女傳教士和受恩(Margaret E. Barber)那裡求教(她沒有任何差會支持),從她那裡得到了屬靈上極大的幫助,被她高深的屬靈生活所折服(倪柝聲形容她是「一位發光的基督徒」)。

 

 

 

和受恩 Margaret E.Barber 1866-1930

似乎不為人所知。(哥林多後書六章九節)

 

 

 

福州閩江口附近村莊白牙潭

 

倪柝聲與西方交通

1930年代倪兩次訪問西方,接觸史百克等許多基督徒領袖以後,認為極少有人能與和受恩的屬靈深度相比,並由於和受恩的介紹,得以接觸到英國弟兄會和內裡生命派的著作,這正是後來對倪柝聲一生的事奉和道路產生深遠影響的兩個主要源頭。

 

 

 

史百克

 

倪柝聲忠於聖經

 

1921年,倪柝聲發現自己幼年時所受的點水禮不符合聖經,於是到和受恩處受浸。

 

1922年暑假期間,19歲的倪柝聲和24歲的海軍軍官王載決定跟隨《使徒行傳》上記載的初期召會的榜樣,在福州倉山毓英女校王載的臨時住所,開始了第一次擘餅聚會,參加的只有3個人:王載夫婦和倪柝聲。

7

 

 

福州倉山毓英女校(7)

 

福州召會的產生

 

不久,王連俊、陸忠信、繆紹訓、王峙等相繼加入(後來福州召會的七位同工),在倉前山子園王載家中聚會,建立了第一處脫離了宗派公會的地方召會——福州召會。 這批年輕人極其熱切地上街傳福音,身穿寫有福音標語的背心,這樣的舉動轟動了福州全城。

 

 

 

福心背心的舉動轟動了全城延續至今

 

 

女傳道人李淵如(8)

 1923年初,王載從南京請來女傳道人李淵如開復興佈道會,一個月間聽道受感者達到幾百人,於是租用倉山十二間排房屋聚會,初期名稱採用基督徒會堂。 李淵如不久回到南京,幾年後成為倪柝聲的重要同工。

 

 

倉山十二間排聚會所(這裡有十二棟房子相連)

 

倪柝聲棄絕傳統

 

倪柝聲反對跟隨基督教的傳統。 他將每一項都與聖經核對。 在丟棄不准確、不合乎聖經的召訓和實行。 在尋求的基督徒當中製造出尋求真理的空氣。 不合聖經的外在實行也被調整。 有些用辭,如「交通」「聚會」「弟兄」「姊妹」等,藉著倪柝聲的職事,現在都變成基督徒常使用的名詞了。

 

倪柝聲的職事吹號反對公會以後,就沒有人敢以正面的意義使用「公會」一辭了。 倪柝聲的職事反對公會的號聲,到今日仍給世上所有基督徒的耳朵和良心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

 

倪柝聲第一次隱居

 

1924年,福州召會中出現了爭議,起因是由於王載去上海,接受宣道會守真堂的美國傳教士伍柏萊的按立,成為牧師,倪柝聲堅持反對,最後獨自一人默默離開,隱居在郊區的馬尾羅星塔,出刊《基督徒報》。

 

 

白牙潭附近的馬尾羅星塔  倪柝聲在此出刊《基督徒報》

 

1924年訪問馬來亞實兆遠,建立海外第一處地方召會。

 

倪柝聲養病

 

1926年秋,倪柝聲在閩南廈門工作期間,發現自己患了嚴重的肺結核病。 這時,他接受邀請到南京,在養病的同時,幫成寄歸翻譯司可福聖經函授課程,加入李淵如等人已經在南京開始的擘餅聚會。 1927年3月,北伐軍進入南京時,發生攻擊基督徒和外僑的事件,《靈光報》社被砸,李淵如於是離開南京遷往上海。

 

上海福音書房

 

1927年,倪柝聲一度病情加重,於是遷到無錫漕橋鎮,專心寫作《屬靈人》。 同年,倪柝聲遷到遠東最大的城市上海,此後直到1952年失去自由,這裡一直是他工作和出版的中心,將福音書房也遷到那裡,稱為上海福音書房。

 

在上海,他得到兩位重要女同工汪佩真、李淵如的幫助,在地方立場上興起了上海召會的見證。 各處地方召會的行政都是獨立的,由當地的長老們負責。 上海召會最著名的一位長老是俞成華(1906年—1956年)。

 

 

 

 

汪佩真(三排中間黑衣,右起第六位)  俞成華坐汪佩真旁

 

上海的復興

 

1928年1月,他們租到位於上海公共租界西區哈同路(今銅仁路)240弄文德裏的一幢石庫門房子,在那裡召集了第一次的得勝聚會。 主題是神永遠的旨意和基督的得勝,參加人員約五十人,其中一半是來自浙江南部的溫州平陽縣(內地會、自立會背景)和江蘇北部的阜寧、淮安(美南長老會背景)的傳道人。

 

1931年10月,倪柝聲在上海又召聚了第二次的得勝聚會,主題是神的約和神的智慧,內容後來刊印成書,就是《什麼是新約》的前半部分。

 

召開國際特會

 

1932年11月召開特別聚會,與來自英國、美國和澳洲的弟兄會信徒交通。

 

 

    

 

 

1934年1月,第三次得勝聚會,主題有2個:基督的中心與普及,和神的得勝者。

 

1934年10月,第四次得勝聚會在杭州舉行,主題也有2個:亞伯拉罕的生平,和屬靈的爭戰。

 

婚姻與家屬

 

倪柝聲的妻子張品蕙是他青梅竹馬的戀人,畢業於燕京大學生物系。1920年倪柝聲接受福音後,張品蕙不願接受,倪柝聲在痛苦之中結束了他們的戀情。10多年以後,張品蕙已經接受了福音,於是二人恢復了交往,1934年10月19日,在杭州的全國性聚會結束的當天,他們舉行了結婚儀式。但這件婚事沒有得到張品蕙姑母的同意,她曾經在《申報》上一連多日登載攻擊倪柝聲的文字。

 

 

 

 

倪柝聲和張品蕙一生相愛很深。張品蕙在倪柝聲被捕以後,尤其在文革中,作為基督徒和反動派家屬,定為反革命分子,身心遭受嚴酷的迫害,並且無權得到醫治,最後在1971年11月7日在上海死在中山醫院的走廊里。倪柝聲始終未能實現出獄照顧生病的張品蕙的願望,第二年也在獄中逝世。張品蕙死後十五年,上海市公安局為其平反。倪柝聲夫婦沒有子女。倪柝聲家族中多人都因信仰在文革中遭受嚴重迫害。其二姐倪閨貞病重,仍被抬到門外批鬥至死。(13)

 

 

沿海大復興

 

第一次的得勝聚會後不久,浙江省溫州平陽縣的和江蘇省北部阜寧、淮安的吳微、季永同、邱日鑑等回到家鄉,都脫離了原來的宗派,建立起當地的地方召會。

 

 1949年以前,平陽縣(1981年分為平陽、蒼南2縣)約有一百處地方召會,(整個溫州地區約200處,整個浙江省有三、四百處),蘇北約二十處地方召會。

 

北方煙台召會產生

 

1932年夏,倪柝聲去訪問山東時,促使煙台興起了北方第一處地方召會,並且得著另一位重要同工李常受。 不久,山東省會濟南和滿洲國統治下的長春也興起了地方召會。

 

 

 

李常受(9)

東南、東北沿海大復興

 

在此前後,浙江省的蕭山、紹興一帶以及杭州,福建省的莆田、福清一帶,也陸續興起了不少地方召會的見證。

 

1935年夏秋,倪柝聲在煙台和廈門鼓浪嶼、泉州帶領特會,主題是基督得勝的生命,與聖靈的澆灌。 這些特會帶進了復興。

 

1935年到1936年,倪柝聲打發同工到國內的主要大城市與港口開展,如張子潔到青島,李常受和張愚之到天津(兼負責北平),使得這些地方,以及首都南京,陸續都興起了地方召會的見證。 他在各地的同工達到200位。

 

 內地大復興

 

抗日戰爭期間,香港(魏光熹開闢)、廣州以及內陸省份的漢口(藍志一開闢)、重慶、桂林、昆明以及綏遠省(1943年煙台召會大復興期間信徒移民建立)等等許多地方也都興起了地方召會的見證,使得早期地方召會主要集中在沿海江浙閩等省份的情形發生很大改變。

 

 倪柝聲被停職

 

1942年底,上海召會有不少信徒無法理解倪柝聲幫助二弟倪懷祖經營生化藥廠的行為(覺得不夠屬靈),產生許多議論,以致生化藥廠變成了「生話藥廠」,召會的屬靈氣氛也受到很大影響,甚至李淵如也退出事奉,到蘇州隱居。

 

在這樣的情形下,上海召會的長老們(張愚之、俞成華、唐守臨、江守道等人)將倪柝聲革除出上海召會﹐在此後的6年時間裡,倪柝聲尊重上海召會的決定,停止了一切事奉,也沒有參加任何地方召會的擘餅。 即使在重慶期間,張郁嵐長老邀請他出來講道,倪柝聲也只能拒絕。

 

煙台大復興

 

在倪柝聲停止事奉期間,李常受在北方的煙台帶領了1943年屬靈大復興。 由於政局改變,北方的工作被迫停頓下來。 1946年—1947年,俞成華和汪佩真邀請李常受到上海和南京帶領召會。 由於傳講「生命樹」等資訊,兩地召會得到恢復,並帶進復興。

 

倪柝聲復職

 

1947年底到1948年初,李常受和汪佩真等人被請到南方香港、廣州、汕頭、廈門和福州帶領聚會。

 

 

 

1933年汕頭召會成立

 

李常受在1948年春節期間到福州津門路聚會所講道,福建全省地方召會的同工們大受感動,隨後有23人與李常受、汪佩真一同去海關巷倪家,倪柝聲終於同意出來恢復職事。

 

福州大復興

 

這時,福州召會原由王載帶領的津門路聚會所負責的長老們這時被吸引,願意把召會「交出來」,接受倪柝聲的帶領,於是倪柝聲重新安排了陳恪三、陳必蔭、陳貞藩等4位長老負責福州召會,並實行全體事奉傳福音,因此帶進福州召會的大復興,信徒人數從150人擴增到1400人以上。

 

倪柝聲在徵求家人的同意後,將倪家在福州的三處房產全部奉獻出來,中洲中東巷24號房產改建為福州召會的第2個聚會所,海關巷14號倪家房產改建為執事之家,玉林山館房產也奉獻給福州召會使用。

 

 

 

中洲的土地變成商業中心

 

 

 

今日中洲三自會聚會所(1)

 

上海大復興

1948年春,倪柝聲回到上海,在同工聚會上,表示他經營生化藥廠的目的,是為了賺錢來養活同工們。 倪柝聲也把生化藥廠奉獻出來交給工作。 於是當年上海召會定罪他的人,特別是張愚之(1914年-1970年4月25日),表示極其後悔自己過去的做法。

 

上海召會的十二位同工(包括唐守臨,杜忠臣,繆韻春,俞成華,許達微,李淵如,張光榮,朱臣,江守道,張愚之,張耆年等),聯名在敞開的門刊物上發表聲明:「對於倪柝聲個人,我們在主面前都能同心見證,他是神的一個忠心僕人。他雖然在經營生產事業,但他的目的從來沒有為著他個人的什麼。在真理上、在事奉上、在經營生產上,我們和他都是同心合意的」(10) 。

 

上海大傳福音遊行隊伍穿過南京路、霞飛路等繁華街道,前面是銅鼓、喇叭、漫畫,信徒高唱「需要耶穌」等詩歌,高喊「上海人啊!趕快悔改,罪惡不去,平安不來」、「信耶穌得永生」等口號,並散發印有「晚上請到南陽路145號來聽福音」的福音單張。

 

那時,上海召會大復興,人數從幾百人擴增到數千人,其中知識分子、青年學生佔三分之一。 於是信徒踴躍奉獻,建造了南陽路145號聚會所,可容納3000人,是全上海容納信徒人數最多的一個基督徒聚會場所。 整個上海召會又分為26個「家」,使信徒可以就近聚會,彼此關心扶持。直到1958年,南陽路145號聚會所被政府關閉,併入陝西北路懷恩堂的聯合禮拜。

 

鼓嶺同工長老訓練中心成立

 

1948年和1949年的夏季,倪柝聲在福州郊外的避暑地鼓嶺他用經營生化藥廠的收入買下的房子裡,舉辦了兩期同工長老訓練。

 

 

 

兩期同工長老訓練。鼓嶺學員(許多人成為得勝者)

 

 

 

鼓嶺上倪柝聲故居

 

 

 

故居內客廳

 

 

 

昔日鼓嶺倪柝聲講堂

 

 

 

鼓嶺訓練中心全貌

 

內容有《人的破碎與靈的出來》《神話語的職事》《主工人的性格》《權柄與順服》《讀經之路》《召會的事務》《屬靈的判定與判定的實例》以及《初信造就》等。

 

 

全國大復興

 

經過鼓嶺訓練之後,全國各地召會普遍大復興。 在北方,張子潔帶領的青島召會信徒迅速擴增到4000人,除了龍山路4號聚會所以外,還分為20個家聚會。

 

 

 

青島龍山路聚會所

各地紛紛新建聚會所,如福州召會的中洲聚會所和津門路聚會所、南京召會的鼓樓頭條巷聚會所、北京召會的寬街聚會所等。 浙江蕭山大批信徒移民到江西弋陽,開辦農場,建立召會。

 

香港大復興

 

1950年初,倪柝聲在香港的工作,帶進香港召會的復興,信徒擴增到3000人,新建了尖沙咀天文臺道聚會所。

 

 

 

尖沙咀天文臺道聚會所

 

1950年代,中國大陸約有700處地方召會,其中一半在浙江省;共有7萬信徒,其中近4萬在浙江省。

 

一位活在靈中的弟兄

 

倪柝聲非常強調屬靈。 幫助信徒將魂與靈分開,學習照著靈,不照著肉體或魂,並在基督的死、復活和升天裡與他聯合,過得勝的生活。 這大大提高了遠東基督徒生活的標準。 在這方面他的代表作有《屬靈人》、《人的破碎與靈的出來》等。 在已過90年的今天,他的文字遍傳全球,全球許多基督教事工者人都受其影響。 華語世界大多數有心尋求的基督徒,都從他的文字得著屬靈的糧食和生命的供應。

 

他工作的重心

 

由他的著作就能看出,他的職事有一個清楚確定的目標,就是要建立地方召會(一個城、鎮或村只有一個召會)裡團體的見證。 他無論傳揚福音、召導聖經、造就青年信徒、帶領特會或訓練、並出版文字,都是為此目標。 他在這方面的代表作有《工作的再思》《聖潔沒有瑕疵》《召會的正統》以及《聚會的生活》等。

 

對倪柝聲產生深遠影響的主要源頭

 

倪柝聲閱讀了多達3000本基督教歷代著作。 其中對倪柝聲產生深遠影響的主要有兩個源頭:

 

  1. 一個是英國弟兄會,或與弟兄運動(Brethren Movement)有關的,以達秘(John Nelson Darby)和慕勒(G. Muller)為代表,以及馬金多(CH Mackintosh)、卡亭(G. Cutting)、開雷(W. Kelly)等。 弟兄會的影響主要是在召會和解經、預言(特別是郭維德(Robert Govett)、潘湯(DMPanton)和彭伯(GHPember))這些方面。

 

  1. 另一個就是內裡生命派,諸如:蓋恩夫人(Madame Jeanne Guyon)、賓路易師母(Mrs.Jessie Penn-Lewis)、慕安德列(Andrew Murry)、史百克(T.Austin Sparks)等。 1939年,倪柝聲曾去倫敦訪問史百克(T.Austin Sparks)。 內裡生命派的影響是在生命、基督、聖靈、人的三部分(靈、魂、體)、主觀的十字架和屬靈爭戰這些方面。

 

打發李常受去台灣開展

 

1949年大陸政局變化之前,倪柝聲打發同工李常受去台灣開展,自己則於1950年3月從香港返回上海,照顧大陸上的數百處地方召會。

 

逼迫環繞

 

1951年4月,朝鮮戰爭爆發不久,倪柝聲被邀請去北京參加政府召開的全國基督教會議。 那時中共正在進行三大運動: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鎮壓反革命,同時在基督教內開展三自愛國運動和控訴運動。 原來主要由西方差會資助的各大公會,在政治形勢變化並失去經濟來源以後,信徒人數嚴重流失,很快都「認清形勢」,「與帝國主義劃清了界限」,積極主動在政治上靠攏新政府,並在傳福音方面採取低調。

 

而由中國信徒自己創立的幾個基督徒團體,如耶穌家庭、真耶穌召會和地方召會,認為自己早就實行了「三自」原則,因此基本未受政局影響,繼續大傳福音,大講屬靈生命之道,在1949年—1951年間的短時期內繼續迅速擴展,甚至達到歷史上的鼎盛時期。 不過,不久以後,這幾個基督徒團體就在1950年代的幾次政治運動中成為受打擊的主要對象。

 

在土改運動中,福建鼓嶺的召會房地產被沒收,全國地方召會有上萬信徒寫信給政府要求保留。

 

 

 

 

昔日的地方教會產業保留至今,為許多西洋式別墅環繞

 

1952年4月,(三反五反運動中)倪柝聲被秘密逮捕關押在東北,直到4年後的1956年1月29日,在肅反運動中,張愚之和李淵如、汪佩真、藍志一等大約30名同工因不參加三自組織而被捕,被打成「倪柝聲反革命集團」的骨幹分子,被判刑12年。

 

 

 

今日上海人民廣場—張愚之1970年4月25日殉道處

 

「據目睹過程的基督徒說,當時被綁在卡車上赴刑場槍決的共51名罪犯,其他人都嚇得面如土色,惶惶不安,惟有張愚之和陸道雄二人仍然保持安詳寧靜,使得圍觀的群眾感到十分驚奇。張愚之從警車上下來時還唱起了詩歌,被警察踢傷了腿,訓斥說:「你要死了,還開心什麼?」,然後一瘸一瘸地走到刑場上受死。」(11)

 

再次革除倪柝聲

 

這時,上海召會經過改組,由唐守臨、任鍾祥以及左弗如負責。 他們和北京召會的負責人閻迦勒宣佈再次革除倪柝聲。 許多信徒不再去南陽路聚會。

 

難以想像的罪名

 

在政府召開的控訴大會上﹐倪柝聲被「揭發」出一連串令人難以想像的罪名,批倒批臭:政治上無比反動,如其中的一個罪名是在1940年代不贊成學生信徒上街進行反對國民政府的遊行示威(因為堅持聖經中順服政府權柄的要求),另一個罪名是讓青年學生移居台灣這個「水深火熱、暗無天日」的地方;又欺騙政府,雖然是中國人自辦召會,卻與外國傳教士有過來往,對他們還有過同情,因此沒有站在堅決反帝的人民立場上;其他還有很多聳人聽聞的反革命、特務罪名;經濟上偷漏巨額稅款(數目高得荒唐,甚至超過藥廠總價值),欺騙政府;生活上荒淫無恥﹐甚至有與女同工私通的電影膠片公開展覽(沒有頭部)。

 

許多信徒指出,當年的攝影機極為笨重,要拍攝這樣的影片需要多人協助,因此根本無法做到保密,因此這個指控顯然是捏造的謊言。 如同他一貫的作風,倪柝聲沒有否認對他的指控(他常說:「我比你說的還要壞」)﹐而當時導致地方召會大量信徒受到打擊。

 

許多基督徒不相信這些指控屬實,並同情倪的遭遇。 但倪的家人和海外地方召會人士﹐由於地方召會的信仰特點,至今沒有要求政府為他平反。(受倪柝聲影響的信徒,普遍都認為誹謗、誤解屬於十字架的苦難,對信徒屬靈生命的長大有益,沒有必要主動從十字架上下來,如活到1980年代、後來出獄的藍志一不顧子女的再三苦求,也始終不肯向政府要求平反,因他認定那是「為主受苦」,是「基督徒的榮耀」)。

 

倪柝聲被控訴、判刑之後不久,中國大陸基督教於1958年實行聯合禮拜。 上海召會使用不倒10年的南陽路聚會所也被迫「獻給」國家,後來改為靜安體育館。

 

 

 

 

上海南陽路會所(現被改設為「靜安體育館」)(1)

 

至死忠心—獄友的見证

 

倪被判刑15年,關進上海提籃橋監獄,以後一直沒有出獄。在獄中的倪柝聲弟兄室友吳友琦(也信了主)有一封公開信,見證倪柝聲弟兄為信仰剛強站住,最終殉道:

 

「所以,我就問他,你現在還信不信主?」他回答說:「你們不信,我信;你們沒有看見,我看見。」「這是他的原話。很簡單的話,我一直記住。」

 

「但是,樹欲靜而風不止。有一天,獄警把倪伯伯叫出去,過了很長的時間,中飯都來了,他還沒有回來。現在我和他的關係好了,我就把他的中飯用棉被包起來。以前我是不會管他的,扔掉就扔掉,關我什麼事。他回來後,我看他有點不高興,坐在地上,我就問他:「叫你去做什麼?」他說:「他們要我放棄信仰。」我說:「你答應了嗎?」他說:「我沒有答應。」他還說:「他們要我放棄信仰,如果我答應了,他們就讓我回家。」我說:「你不同意啊?」他說:「我不同意。和我一起去的還有兩個人,一個姓藍的名叫藍錫章,另一個姓張的。這個姓藍的是上海一個很大的醫院的院長;姓張的是上海一個縣的縣長。他們兩個在天主召中都是比較有名望的。」

 

我就問倪伯伯,他們兩個怎麼樣?他說:「他們兩個都放棄了,一會兒你就知道。」過了一會兒監房的廣播喇叭就響了。監長講話說:現在有兩個犯人,通過政府的教育改造,思想轉變了。表現很好,願意公開放棄他們過去的信仰,放棄反動立場。現在他們兩個人自己講話。藍錫章和張某就一個個講話,他們先把自己臭駡一頓,又把天主召臭駡一頓,說天主召是帝國主義利用的特務組織,是反革命。他們是上當受騙,通過政府的教育,公開放棄這個迷信,脫離這個反動組織,徹底悔改。他們痛哭流涕。

 

他們講完了以後,監長就宣佈,現在經過獄長的批准(監長是監房的頭頭,獄長是整個監獄十個監房的最大的頭頭),他們兩個人提前釋放,今天就回家。

 

弟兄姊妹,當時聽到這些話,整個監獄的犯人都震驚了,我也很震驚!倪伯伯就在我面前,我兩隻眼睛盯著他看,你前幾天還向我講,你的妻子對你那樣好,你們是那麼恩愛;你的妻子身體是那麼不好,那麼危險,你那麼想念你的妻子。今天人民政府讓你回去,你只要講一句話,說你放棄好了,只要開一個口就好了,就回去了,你都不願意!一句話你都不肯講,你這個人是怎樣的人?你相信主,相信到這樣的地步!你這個人我真是讀不懂。弟兄姊妹,我從小就讀過這樣一首詩,匈牙利詩人裴多菲寫的,他寫道:「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

 

這說明自由是多麼可貴呀!今天人民政府給你倪伯伯自由,你倪伯伯不要。倪伯伯為了主,生命不要了,愛情不要了,連自由也不要了。倪伯伯是三者皆可拋!他這麼愛主,這麼信主,我實在是受感動!共產黨這個辦法實在是觸到靈魂,對倪伯伯是很厲害的。你不放棄,放走兩個人給你看。倪伯伯無動於衷,觸不到他的靈魂。但是我的靈魂倒是被觸到了,我知道倪伯伯這個人不是傻瓜、不是弱智,他這樣相信耶穌是有道理的,相信耶穌一定是很好的好事情;我也要相信耶穌,我也要跟著倪伯伯相信耶穌。從這個時候開始我覺得一定要信主,人人都要相信主,要脫重擔要相信主,要得平安要相信主。」

 

1971年11月7日,倪柝聲的妻子張品蕙因在文革中遭受嚴重迫害在上海病故。

 

1972年6月1日淩晨,倪柝聲在安徽省廣德縣白茅嶺監獄(屬於上海市管理)逝世。

 

現在倪柝聲與妻子張品蕙一同安葬在江蘇省蘇州市郊外的香山公墓。 在當年他工作的中心上海召會,原來可以容納3000人的南陽路145號聚會所,仍未歸還召會。

 

 

 

倪柝聲與張品蕙妥安睡之處  

 

 

 

神人夫妻

 

使徒行傳的繼續

 

在李常受的帶領下,在海外,不僅台灣福音書房和美國安那翰水流職事站(LSM),香港召會福音書房書室,

 

 

 

台灣福音書房

 

   

 

香港聖經研習中心前門

 

 

 

香港研習聖經營

 

還有許多其他基督教出版機構,還在大量再版倪柝聲這位主恢復先見的著作。 在他的屬靈傳承李常受的帶領之下,約興起了4000處地方召會,主的恢復藉著倪柝聲和李常受的工作在全球各大洲、各主要城市建立了金燈臺。

 

       

     

 

         新春特會

 

       

 

台中市召會復興大樓。該大樓左上之圓形徽章裏的文字是由「在基督裏」的希臘文組成(1)

 

 

 

臺北市召會所屬信基大樓(臺灣LSM)

 

 

 

美國安那翰的LSM

 

美國國會表彰倪柝聲

 

2009年7月30日,美國國會表彰倪柝聲這位中國殉道者的貢獻如下文:。

 

Thursday, August 13, 2009

U.S. Congressman Pays Tribute to Chinese Martyr Watchman Nee 

 

Rep Chris Smith

 

 Congressman Smith stated: "Madam Speaker, I rise today to acknowledge the immense spiritual achievement of Watchman Nee, a great

pioneer of Christianity in China.

"Christianity Today magazine recently honored Watchman Nee as one of the 100 most influential Christian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Watchman Nee died over thirty years ago but his life and work continue to influence millions of Protestant Christians in China.

"Today more than three thousand churches outside of China, including several hundred in the United States, look to him as one of their religious and theological leaders.

Watchman Nee

"Watchman Nee was an astonishingly devoted and energetic man, which I think can be seen from a capsule summary of his life. He became a Christian in 1922. In the 1930s, he traveled to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where he delivered sermons and speeches. Later his sermons were collected and published as books. By the late 1940s, Nee had become the most influential Chinese Christian writer, evangelist, and church builder. In 1952,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mprisoned Nee and many other Christian leaders for their faith. Nee was never released, though during the 1960s and 1970s several of his books continued to grow in influence and popularity, particularly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his best-known book, 'The Normal Christian Life', sold over one million copies world-wide and became a twentieth-century Christian classic. In 1972 he died at the age of 71 in a labor farm; his few surviving letters confirm that he remained faithful to God until the end.

"Madam Speaker, it is estimated that China has more than one hundred million Christians, and millions of them consider themselves the spiritual heirs of Watchman Nee. Millions more are rightly proud of the contribution Watchman Nee made to global Christianity -- he was the first Chinese Christian to exercise an influence on Western Christians -- and indeed of his contribution to world spiritual culture. It is sad that the works of Watchman Nee are officially banned in China -- even as they are being discovered afresh by a new generation of Western Christians.

"It is my hope that Watchman Nee's collected works can be freely published and distributed within China. After Watchman Nee's death, when his niece came to collect his few possessions, she was given a scrap of paper that a guard had found by his bed. What was written on that scrap may serve as Watchman Nee's testament: 'Christ is the Son of God Who died for the redemption of sinners and was resurrected after three days. This is the greatest truth in the universe. I die because of my belief in Christ. Watchman Nee.'  (2)

 

美國國會記錄 Vol. 155 No. 117  2009年7月30日星期四, 華盛頓眾議院表彰倪柝聲

新澤西的史密斯先生發言:議長女士,我今日起立發言,以肯定中國基督教界一位偉大先驅—倪柝聲其浩瀚的屬靈成就。《今日基督教》(Christianity Today)雜誌近日將倪柝聲評為二十世紀百位最具影響力的基督徒之一。倪柝聲雖已逝世三十多年,但他的為人和事工仍然持續影響著中國上百萬的更正教基督徒。如今中國境外有超過三千處的教會,包括美國國內的幾百處,都將倪柝聲視為他們屬靈和神學上的創始人之一。

 

倪柝聲一生全然奉獻,不遺余力,這從他的生平簡史可見一斑。他於一九二二年成為基督徒。三十年代,他至歐洲和北美洲訪問,在那裏講道演說。他的資訊之後被彙集成冊,出版成書。四十年代晚期,倪柝聲已成為最具影響力的中國基督教作者、宣道者和教會建立者。一九五二年,由於信仰的關係,倪柝聲和其他許多基督教領袖遭中國政府監禁。倪柝聲從此未被釋放,儘管如此,他的一些書籍卻在六、七十年代大受歡迎,影響越發深遠,在美國尤為如此。他的《正常的基督徒生活》在全球銷售超過一百萬本,成為二十世紀的經典著作。一九七二年,他死於中國的勞改農場,享年七十一歲。他遺留的數封信函表明,他向神忠信直到路終。

 

議長女士,據估計,中國有一億以上的基督徒,其中有數百萬基督徒認為自己是倪柝聲的屬靈後代。另有幾百萬基督徒因倪柝聲對全球基督教的貢獻(他是第一位對西方基督徒具有影響力的中國基督徒),和他對全球屬靈文化的貢獻為榮。遺憾的是,倪柝聲的著作在中國遭正式查禁;與此同時,其價值卻為新一代的西方基督徒重新發掘。我希望有朝一日,倪柝聲的著作能在中國自由地出版發行。

倪柝聲死後,他的侄女前去領取他的遺物;獄卒交給她一張在他床邊發現的紙條。紙條上所寫的字,可看作是倪柝聲的信仰聲明:『基督是神的兒子,為人贖罪而死,三日復活。這是宇宙間最大的事實,我信基督而死。倪柝聲』

 

 

美國福音派基督教研究院期刊對李常受及地方教會之神學的道歉

 

 

 

美國基督教研究院的公開信—《我們錯了!》 作者:米勒艾略特(Elliot Miller)

 

 您手中的期刊代表一項為時六年,針對中國基督徒倪柝聲所發起的運動,所作之研究的成果。雖然倪氏為著他的救主死於共產黨的勞改監獄,但他的職事並未因此而消歿,在其跟隨者李常受的帶領下,倪氏的職事和信息傳遍中國,擴展至新加坡和台灣等環太平洋國家,至終及於西方。一九六二年,李氏移居南加州,建立了地方教會,及其出版機構水流職事站(LSM)

 身為基督教研究院院長,我得悉大量關於邪教、秘教、及偏激基督教神學的資料,一向以為敝組織既致力於一流的頭手研究工作,存檔的資料應當準確無誤。已過二十餘年,此假設一再得到驗證。但並非總是如此,七十年代早期,基督教研究院曾與巴沙迪諾夫婦(Bob and Gretchen Passantino)二位研究人士合作,對地方教會進行評估,其結果竟成為日後錯誤信息的主要來源。

 事實真相到了二OO三年纔逐漸浮現。那時,我邀請巴沙迪諾格雷琴和米枷艾略特(Elliot Miller,《基督教研究院期刊》總編輯),一同會見水流職事站的代表。在那次會晤中,我聽見他們慷慨的陳詞,逐項肯定地方教會被指控否認的真理。地方教會的代表一個接一個,用自己的話見證他們的信仰:他們相信只有一位神,卻啟示於三個永遠有別的身位;相信人永遠無法在本質上達到神格;相信「他們只不過是教會」,而并非「只有他們是教會」。

 

 於是,我展開了一項研究計畫,其成果見於本期《基督教研究院期刊》特刊的加長版封面故事。我們不僅在美國進行研究,收集第一手資料,甚至遠赴中國大陸、台灣、南韓和英國。研究內容包括審慎地評估數以百計的書籍、文章、教會文件、影音記錄,甚至法庭文件。我們第一手研究的結果,一言以蔽之,就是:「我們錯了!」

 

 格雷琴在上海十分誠摯地向一個信徒說:「我錯了!」這位信徒從他女兒出生起就入獄,直到女兒十七歲時纔得以與之團圓。艾略特向福清的一位弟兄說:「我錯了!」這位弟兄坐監共二十四年。他們說這話時並非只是一時情感衝動。不!他們是經過多年親身嚴謹的研究,纔說出這話。

 

 論到一些非基要的道理,如末世論(由拙作《末世密碼》可見一斑),我們與地方教會仍有顯著不同;但論到基要的基督徒教義,即殉道者為之拋灑鮮血者,我們則是並肩而立的。

 …憑著神的恩典,…如今,關於我們對倪柝聲、李常受和地方教會的立論,我們也要說同樣的話〔我們錯了!〕

 這樣作的代價是大的。我們的人格受到質疑,動機受到挑戰,聲譽受到攻擊,對我們的支持也因此減少。以下的說法我已經聽過不知道多少遍了:既然有七十位基督教領袖共同簽署一封公開信(見封面故事),要求地方教會承認他們錯誤的教訓和實行;這些領袖怎麼可能錯呢?無疑的,基督教研究院的品格受到了質疑!

 

 在風波期間,我提醒同工們,我們的事工並非為嘩眾取寵;我們不在乎講台的大小,或是否符合政治立場。到頭來,我們之所以作我們所作的,是因為真理至上!

 

 無論代價有多少,都無法與中國和全球其他地方受到逼迫的教會相比。這事實我無法忘懷,是因一個永遠銘刻在我心上的場景:一位中國婦女,臉上掛著可掬的笑容,纔剛講完了她因著在未經許可的聚會中,讀了未經許可的材料而下監的經歷。沒有絲毫的自憐,只有跟隨基督之人綻放的榮光;她經歷的是純正新約基督信仰的實際。講完之後,她謝謝我不惜代價為真理站住。我從未覺得如此不配。無論我面對的是甚麼,與她和眾多像她一樣的人相比,都是微不足道。

 

 或許沒有甚麼話比「我錯了!」更難啟齒;然而,對一個恪守“真理至上”的事工而言,願意道出此語不是可有可無的選擇,而是基本的要求。(12)

 

                                                漢尼葛夫漢克(Hank Hanegraaff)

 

 

 

如同葡萄樹的一生,今時代的馬利亞

受他影響的地方召會,多重視信徒的造就,也鼓勵聖徒在這份職事上事奉。用倪柝聲所寫的三首詩來描述他的一生最為貼切:

 

  1. 讓我愛而不受感戴,讓我事而不受賞賜;讓我盡力而不被人記,讓我受苦而不被人睹。只知傾酒,不知飲酒;只想擘餅,不想留餅,倒出生命來使人得幸福,捨棄安寧而使人得舒服。不受體恤,不受眷顧,不受推崇;不受安撫;寧可淒涼,寧可孤苦;寧可無告,寧可被負。

 

願意以血淚作為冠冕的代價,願意受虧損來渡旅客的生涯。因為當你活在這裡時,你也是如此過日子,欣然忍受一切的損失,好使近你的人得安適。

 

我今不知前路究竟有多遠,這條道路一去就不再還原;所以讓我學習你那樣的完全,時常被人辜負心不生怨。

 

求你在這慘淡時期之內,擦乾我一切暗中的眼淚;學習知道你是我的安慰,並求別人喜悅以渡此歲。】

﹙台灣福音書房補充本詩歌381首﹚

 

  1. 估量生命原則,以失不是以得;不視酒飲幾多,乃視酒傾幾何;       因為愛的最大能力,乃是在於愛的捨棄,誰苦受得最深,最有,可以給人。

 

誰待自己最苛,最易為神選擇;誰傷自己最狠,最能擦人淚痕;誰不熟練損失、剝奪,誰就僅是響鈸、鳴鑼;誰能拯救自己,誰就不能樂極】﹙台灣福音書房大本詩歌465首《葡萄的一生》最後兩節﹚

 

「願意以血淚作為冠冕的代價,願意受虧損來渡旅客的生涯。因為當你活在這裡時,你也是如此過日子,欣然忍受一切的損失,好使近你的人得安適。」倪柝聲心中沒有其他的事物,他心中只有一位「你」—主耶穌,主耶穌如何,倪柝聲一身所過的日子也是如何,就如同他在「馬利亞」那篇感人的信息所釋放的情愫:

 

馬利亞怎樣呢?『馬利亞卻站在墳墓外面哭。』她沒有地方可以回去!她不能去!這一個『卻』,不知是多麼的深!馬利亞的心是以為:你們有家可以回去,但是,我作不來,因為主沒有了。你們以為主沒有了不要緊,但是,我不能。誰把祂挪了去呢?我怎能走呢!她站在墳墓外面哭。在她看來,世界是空白了!主已經沒有了,還有甚麼事可作呢?沒有甚麼可作的了,只好站在墳墓外面哭。哦,馬利亞的心,是一個寡婦的心!跟從主的門徒可以回去,知識深的門徒可以回去,愛主的約翰可以回去,勇敢的彼得可以回去,但是,在這裏有一簡單的女人,曾被主趕出七個鬼的馬利亞,被主抓住了。她沒有安息了,她沒有安慰了,她不能回去。主不在此,就甚麼都沒有了。她的心有所失,她的心從此是空白的,所以她只好哭。

 

這位「馬利亞」在這首詩(福音書房出版大夲758首)中唱出等候良人的心是多麼迫切:

 

雖我在此也能享受你同在,但我深處依然有個缺憾;雖然有你光照,也有你撫愛,有個甚麼我不知仍不滿!平安里面,我卻仍感覺孤單,喜樂時候,我仍不免有籲嘆,最是足意中間,也有不足意,就是我還不能當面看見你。

 

亡人怎不想見生長的鄉邑?俘虜怎不想見故國故人?情人分離,怎不一心羈兩地?兒女遠遊,怎不思家思親?主阿,我想看見你面的心意,還非這些人間情形可比擬;現今在此,我無法見你丰采,是否只好嘆息等到你回來!

 

主你能否忘記你曾經應許,你要回來,接我與你同在?但一天天又一年年的過去,我仍等候,你卻仍未回來!求你記念,我已等得好疲倦,而你踪跡好像當初一樣遠!多久?多久?還有多久的時候,你才應驗應許來把我提走?  

 

    日出日落,一世過去又一代,你的聖徒生活、等候、安睡,一位一位,他們已逐漸離開,一次一次,我們望你快回。我主,為何你仍沒有顯動靜,天仍閉住,我們觀看仍對鏡,我們在此依然等候再等候,哎呀,是否我們等候還不彀?

 

但耶穌說:『由她罷!你們為甚麼難為她?她在我身上作的,是一件美事。』」﹙馬可福音 14:6﹚「我實在告訴你們,普天之下,無論在甚麼地方傳揚這福音,也要述說這女人所行的,作為對她的記念。」﹙馬可福音14:9﹚

 

他曾說我只有兩條路—「不是被提就是殉道」,他是有機會長住香港或世界各地不需受罪受苦,但他面如堅石,他選擇殉道。

 

1972年的6月1日倪柝聲的死重於泰山,緬懷先見和他留下的絕佳愛主榜樣,一再的激勵我們背起自己的十字架往前,最後,願用倪柝聲的詩來記念他捨己、殉道、得勝的一生。

 

  1. 主愛長闊高深,實在不能推測;不然,像我這樣罪人,怎能滿被恩澤。

我主出了重價,買我回來歸祂;我今願意背十字架,忠心一路跟祂。

我今撇下一切,為要得著基督;生也、死也,想都不屑,有何使我回顧?

親友、欲好、利名,于我夫復何用?恩主為我變作苦貧,我今為主亦窮。

我愛我的救主,我求祂的稱是;為祂之故,安逸變苦,利益變為損失!

你是我的安慰,我的恩主耶穌!除你之外,在天何歸?在地何所愛慕?

艱苦、反對、飄零,我今一起不理;只求我主用你愛情,繞我靈、魂、身體。

主阿,我今求你,施恩引導小子,立在我旁,常加我力,過此黑暗罪世。

撒但、世界、肉體,時常試探、欺淩;你若不加小子能力,恐將貽羞你名!現今時候不多,求主使我脫塵;你一再來,我即唱說:阿利路亞!阿們!》(5)

 

倪柝聲是今時代的馬利亞,倪柝聲的心,是一個寡婦的心!他說:「這條道路一去就不再還原」,他最後的見証是說:『基督是神的兒子,為人贖罪而死,三日復活。這是宇宙間最大的事實,我信基督而死。倪柝聲』

 

 

 

 

 

 

參考文獻

1.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0%AA%E6%9F%9D%E5%A3%B0

2. http://www.assistnews.net/Stories/2009/s09080096.htm

3.http://www.epochtimes.com/b5/9/8/13/n2622572.htm

4.http://www.miniwiki.org/wiki/index.php?wiki=_content.zh_version.zh%2F%25E8%258B%25B1%25E8%258F%25AF%25E6%259B%25B8%25E9%2599%25A2

5.http://www.hymnal.net/hymn.php/ch/330/gb=1#ixzz1KvPqIeQT

6. http://ficfellowship.org/books.html

7. http://forta.blog.163.com/blog/static/581749320104179150299/

8.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064242/

9.http://blog.sina.com.tw/dingo50/search.php?pbgid=54856&stype=m&title=20091201

10. (「幾句不得已的話」,敞開的門第22期)。

11.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C%A0%E6%84%9A%E4%B9%8B

12. http://tw.myblog.yahoo.com/jw!Fm4OVWiVQkLGWhc5JZ5N/article?mid=3195

13.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0%AA%E6%9F%9D%E8%81%B2#.E5.A9.9A.E5.A7.BB

 

想與我們一同線上聚會嗎?請按此加line與我們聯絡line.me/ti/p/-XZGtAXVxM

下載telegram ,加入水深之處telegram收文章通知 https://t.me/Luke54Taiwan

【您也有見證想投稿嗎? 水深之處歡迎您也擺上您的見證】

  1. 直接投稿:在水深之處網站註冊登錄後至『作品集散地』點選『投稿』。
  2. Email 投稿:請將您的見證Email到[email protected], 交由編輯代發。
  3. 粉絲專頁投稿:請到水深之處粉絲專頁私訊留言給我們,我們幫您投稿。
閱讀人次 28306
想更多認識神嗎?
請跟我們一起禱告 分享
您可能會喜歡的文章:
1970‧01‧01
露水
在中國基督教會史裏,有一位姊妹被稱許為「馨香的沒藥」,她就是倪柝聲夫人—...
1970‧01‧01
水深之處編輯群
聖經上說,『神就是愛』。既然神就是愛,為什麼世上還有這麼多的苦難?為什麼人有許多不幸...
1970‧01‧01
水深之處編輯群
 你在主裏面學的功課越多,在主裏面越深,你和弟兄姊妹一同事奉,就越沒有意見...
1970‧01‧01
水深之處編輯群
 『就如祂在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裡揀選了我們,使我們在愛裡,在祂面前,成為...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