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對於「放鼻胃管」有三種偏見:一是以為置入鼻胃管的整個過程,都要鼓勵病人吞嚥;二是認為位置放的越深越好;三是確認位置時,在灌食空針打氣的同時,只用手觸摸腹部有無「震動感」。
這些偏見,都是源自錯誤的經驗或不正確的學習,可能是學長姐口耳相傳的資訊:從鼻孔到咽喉的距離約15公分,所以只要放置深度15公分左右時,再請病人做吞嚥動作即可,整個放置過程持續的吞嚥,只會增加病人不舒適與吞嚥疲乏,也不會讓放置過程更加順利;再者,鼻孔到胃與食道交接處距離約40公分,放的位置越深,增加鼻胃管在食道打結、彎曲的機率,我們以為放的越深,就越不會有管路滑脫的問題,充其量只是增加「視覺上的安全感」;檢查管路有沒有在胃裡,除了聽診,有時還得照X光做確認。
其實,鼻胃管固定在45-50公分,是一般最佳位置;以後可能有更好的灌食方式造福病患,所以我對於新作法都持著敞開的態度。但是,改變舊有的習慣、作法、或思維,甚至是除去偏見,會給多數人不舒適的感覺。醫院是講究快速與效率的地方,如果有「固定的作法、常規」,讓醫療人員遵循,哪怕只是未經科學驗證的方法,我們往往就一味盲從,沒有好好思考這些做法的正確度。當我們只求效率,智慧可能就離我們遠去,無法擺脫思考與行為上的盲點;就連我們討論「如何正確放置鼻胃管」,幾年過後回頭來看,可能都因為有了更方便舒適的灌食方式,而覺得好笑。
從醫學推到人生許多的事,一切就豁然開朗了。「神為愛祂的人所豫備的,是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這句話道出神智慧的隱藏和顯明。對胸懷敞開的人來說,神的奧秘如同源源不絕的流,給我們機會去經歷一切的啟示;但宗教與僵化的行為模式,限制了我們的生命度量,讓我們無分於更遠大美好的目標。我們需要主的恩典,除去未知與變遷所帶來的恐懼與不安,讓偏見與舊思維在我們生命中沒有任何地位,不再被過去生命中的斑點、皺紋與瑕疵給羈絆,過著榮耀、喜樂的生活。
「惟獨從上頭來的智慧,先是純潔的,後是和平的、和藹的、柔順的,滿有憐憫和善果,沒有偏見,沒有假冒。」~雅各書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