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士師記第六章,我們看到了一個得勝者——基甸蒙召的過程。
因著以色列人行神眼中看為惡的事,神把他們交在米甸人手裏七年,飽受饑荒和戰亂之苦。
耶和華就差遣一位申言者,到以色列人那裏責備他們,但他們並沒有悔改、認罪,直到七年滿了。
人的頑梗不認罪,就叫人多吃了幾年的苦。
當以色列人終於哀聲呼求耶和華時,神出手了。
「約阿施的兒子基甸正在酒醡那裏打麥子,為要逃躲米甸人。耶和華的使者向基甸顯現,對他說,大能的勇士,耶和華與你同在。」(士6:11-12)
以色列人通常是在平地耕種穀類,或豆類的農作物,而在山上種葡萄,所以酒醡是建在山坡上比較隱密的地方。
他們一般是在寬闊平坦的禾場上打麥子,這樣糠秕就會隨風飄去,而較沉的麥粒則會留下。
但因著米甸人和其他敵人多年侵擾,破壞田地、糧產和牲畜,基甸他們才不得不,躲在狹小且隱密的山地酒醡那裡打麥子。
雖然躲躲藏藏、狼狽不堪,但是神來呼召基甸時,卻稱他是「大能的勇士」,
因為在神的經綸裏,神要使用他拯救祂的百姓。
在神沒有難成的事,而且神怎樣說,事也必要怎樣成就。
基甸這時沒有信心回應到:「耶和華若與我們同在,我們何至遭遇這一切事呢?
我們的列祖向我們敘述的,耶和華一切奇妙的作為在哪裡呢?
……現在祂卻丟棄我們,將我們交在米甸人的手中。(13)」
或許我們在不認識神的大能和信實時,
也會常像基甸一樣埋怨神、發牢騷、甚至責怪神丟棄我們。
但神是大的,也是信實的,祂不和我們計較,
反而使我們在祂的慈繩愛索牽引之下,漸漸地認識祂是誰。
(出自:毛文熹弟兄與王生台弟兄)
另有作者的相關座談,歡迎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