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蜘蛛人》系列電影的英國男演員湯姆.霍蘭德(Tom Holland)在他的社群平台上上傳了一支影片,他說到「為了我的心理健康,我決定暫時離開社群平台。因為社群平台上關於我的留言已經快要把我壓垮。」作為一位全球明星,是許多年輕人追蹤的對象,所以他要暫時離開社群平台的消息,馬上撲天蓋地的在網路上被轉傳、報導。
現代人的生活無法離開網路,詩中那種「從前車馬慢,書信遠,一輩子只夠做一件事,一生只夠愛一個人。」在網路時代下,幾乎不可能發生。網路也形成了雲端社群,但隨之而來的就是網路的輿論壓力和酸民文化,現實生活中你不敢說的話,可以直接留言,甚至表達愛慕或欣賞也可能會造成壓力,到一個地步會成為情緒勒索。連帶的也帶進了許多人的心理問題,例如因為看到別人分享多采多姿的生活,而對自己的生活和狀態產生自卑及不滿,但其實這些放在社群媒體的都只是生活的片段,並不是生活的全貌。另外還有人會有錯失恐懼症(FOMO – Fear of missing out),深怕自己錯過任何一條消息,每個網路上的資訊。
對於網路社群造成的焦慮,其實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減少使用。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2018 年的一項研究發現,每天使用社群媒體的時間減少到 30 分鐘,就可有效降低焦慮、抑鬱、孤獨、睡眠問題和錯失恐懼的程度。對心理健康影響最大的不一定是社群媒體本身,反而是我們在上面吸收的內容,以及我們決定在網路上留下什麼。所以你不用完全捨棄它,但你是可以有選擇的。
不論是我們在網路上的發言,或是我們選擇如何用網路,我們都可以有選擇……。
聖經上說,
「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凡事都可行,但不都建造人。」林前十23
自由,的確是可貴的。然而甚麼是自由,人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嘴長在我身上,批評都是快的!在很多時候,自由只是個名詞,人人都可以填充內容進去,卻不知道自己帶著負能量,也搞得周圍烏煙瘴氣。
也許,在我們選擇做每件事前(不論在網路還是現實生活中)都可以想想,
► 關於事情本身,是有益處的;
► 關於自己,不受任何轄制;
► 關於別人,建造他們;
► 關於神,榮耀祂。不然就不該作
在網路這片大海裡,你在使用它時,如果可以選擇做有意義的事,那你會做甚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