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的歷史充滿了在衝突和戰爭中誕生的歌曲,音樂總是能為那些難以言喻的情感提供慰藉。
1967 年初,耶路撒冷市長委託拿俄米·舍莫爾創作了一首歌曲,名為金色耶路撒冷。當時耶路撒冷舊城仍被約旦所佔領,猶太人無法進入那魂牽夢繞的祖先之地。這首歌極好地描述了猶太人對耶路撒冷的渴望和對和平的嚮往。而這首歌發布後不到一個月,六日戰爭就爆發了,以色列奪回了舊城區。聽到這個消息後,拿俄米·舍莫爾為她的歌曲又添加最後一段,慶祝她的人民終於重返那古老的聖地。這首歌最終成為了以色列的非官方國歌。
無獨有偶。1982 年,第一次黎巴嫩戰爭爆發,以色列著名詞曲作家埃胡德·馬諾的兄弟不幸犧牲。他和妻子坐在客廳裡,看著新聞中播放的戰場畫面,淚流滿面;只能藉著寫作,傾瀉出他壓抑且洶湧的情感。最後這些文字成了一首感人至深的歌曲—「我無她國」。這首歌於 1986 年發行,它成了一個獨特的音樂見證,與仍在面對戰爭悲劇的人民情感產生了共鳴。其音樂敘事超越了政治的界限,表達出了以色列社會不斷面臨衝突的複雜情感。
這首歌也成為重要的文化試金石,一次又一次被評為以色列最受歡迎的歌曲,被《新消息報》評選為最代表以色列國的歌曲。在戰爭衝突等受限的環境下,在言語在悲痛和混亂面前顯得蒼白無力的日子裡,以色列音樂榜上人們聆聽最多的歌曲總都是向祂求告的歌。聖經中也記載了許多在類似情形中詩人所做的歌,似乎這些歌曲更能代表他們的心境和渴望。不論悲傷喜樂,唱詩也是JD徒的常態。在時代的末了(啟14),那群唱起新歌的人想必也是在生活愛唱詩的人。
你最喜歡唱的詩是哪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