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黑暗的時刻,內心的信念成為人們唯一的依靠。撒非拉. 科恩(Sapir Cohen)的經歷是一場意志與生存的較量,她在恐怖的折磨中堅持了下來,不僅依靠自己的力量,更依靠她深植於內心的希望。她的故事充滿戲劇性,卻也深刻地展現了信仰的力量。
預 備
幾個月前,撒非拉‧科恩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恐懼,彷彿災難即將降臨。她原以為是身體出了問題,於是去醫院檢查,最後確診感染了一種病毒。然而,儘管醫生告訴她病情可控,她的焦慮卻未能緩解。
在這種不安的狀態下,她無意間看到一個廣告,提到如果連續30天誦讀特定的《詩篇》章節,將會帶來健康。她選擇了《詩篇》第27篇,並開始每日誦讀。她並未深究這篇詩篇的意義,直到被劫持的前一周,她突然意識到,這篇詩篇充滿了關於戰爭、敵人和困境的描述。這讓她疑惑,自己到底在為哪一場「戰爭」做準備?
被 俘
在災難發生的那天,撒非拉來到尼爾·奧茲基布茲,準備與男友亞歷山大的家人一起慶祝節日。出發前,亞歷山大表現出一種罕見的遲疑,他幾次想要取消行程,彷彿有什麼預感。撒非拉當時沒有多想,直到後來的惡夢降臨。10月7日清晨6點,撒非拉被猛烈的爆炸聲驚醒,火箭彈的轟鳴、子彈的掃射在空氣中交織。亞歷山大收到一則訊息:武裝份子已經闖入鄰近的基布茲,而他們正在向尼爾‧奧茲進發。
她迅速地藏在床下,用毯子裹住自己,屏息聆聽外面的聲音。她聽到武裝份子逐一進入房屋,聽到人們的尖叫聲和爆炸聲,找到自己只是時間問題。武裝分子最終發現了她,他們將她從藏身之處拖出,帶到外面。她看到了亞歷山大跪在地上,雙手被反綁在身後,臉上滿是血跡。隨後,她被推上摩托車夾在兩個武裝份子之間,而最後看到的畫面,是亞歷山大試圖逃跑,隨之而來的則是一陣槍響。而這一天正是她堅持要讀詩篇27篇的第三十天。
囚 禁
被劫持到加薩後,撒非拉的日子變得無比艱辛。食物匱乏,空氣污濁,長時間的黑暗和孤立感讓人幾乎崩潰。然而,她沒有屈服,而是選擇堅強地活下去。在恐懼和絕望中,她依然堅持在心中默誦《詩篇》第27篇:「耶和華是我的亮光,是我的拯救;我還怕誰呢?」這些話語成為她心靈的支撐,使她在黑暗的地牢中仍能保持希望。
她在每一次被轉移的過程中都默念這篇詩篇,使自己保持清醒和堅強。隨著時間的推移,其他人質也注意到她的堅持,逐漸被她的精神力量所感染。其中一些開始向她詢問詩篇的內容,甚至在某些時刻跟著她一起低聲誦讀。
她的樂觀精神甚至引起了一名看守的注意。有一天,這名武裝分子畫了一支蠟燭並在上面寫上了她的名字。撒非拉怒問:“你這是想殺我嗎?”但對方的回答出乎她的意料:“我是你的敵人,我恨你。但你帶來了光。”
獲 釋
在被囚禁55天后,2023年12月1日,撒非拉突然被告知她將獲釋。她不敢相信,直到真的被帶離黑暗的隧道,見到軍隊的那一刻,她才確信自己重獲自由。獲釋後的撒非拉,開始造訪各地,向人們分享她的故事。她相信自己的經歷並非偶然,她的生還是一個神跡,她必須將這個訊息傳遞出去。她提醒大家,堅韌與希望不是只在安逸的日子裡才需要,而是在絕望的深淵中才能真正展現它的力量。我們都需要問自己,在困難面前,我們能否像撒非拉一樣,堅持下去?
她的故事,是頑強求生的見證,是黑暗中的光芒,是在絕境中尋找希望的真實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