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六(2014/10/25)前去台北信基大樓參觀死海古卷展,雖是人山人海,但進到會場看見其中的許多關於聖經的介紹後,深覺真是不虛此行! 在其中有一個展示區介紹了"麥比拉洞"。很巧的是,在那週也正好讀到“創世記生命讀經”的信息第59篇,令我的印象非常深刻。感謝主,在此把讀到的信息的整理與大家分享 :
"...亞伯拉罕一生必定作了許多大事,我不懂為甚麼聖經沒有記載那些事,卻用了二十節之多描述他如何費時、費力、費財、甚至一再下拜,來取得一塊墳地。但聖經不浪費任何字。聖經每個字既都是神的呼出,創世記二十三章就必定非常有意義。"
1.) 安睡在此地之先祖:
" 不僅撒拉葬在那裏,並且亞伯拉罕、以撒、利百加、雅各和利亞也葬在那裏。非常有意義的是,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名字,乃是復活之神神聖名稱的組成成分。(太二二32。)"
2.) 位於希伯崙:
"雖然亞伯拉罕、撒拉和以撒住在別是巴,但撒拉死了是葬在希伯崙,就是與神交通的地方。...希伯崙在南邊的別是巴和北邊的耶路撒冷之間...撒拉不是僅僅葬在麥比拉洞;她現今睡在那裏,等候有一天醒來,發現自己在新耶路撒冷。"
3.) 四百舍客勒銀子:
"亞伯拉罕用四百舍客勒銀子的代價買了墳地。這指明是一種試驗、試煉和受苦... 失去愛妻的亞伯拉罕,有非常剛強的見證。赫人稱他為主,說他是『一位尊大的王子。』(創二三6。)...在他自己眼中,他是外人;但在人眼中,他是一位尊大的王子,神的王子。他的確是有分量的人。... 身為尊大的王子,亞伯拉罕是可敬的。(創二三6。)他尊敬別人,也得著別人的尊敬。...在本章,我們看見亞伯拉罕與人交往很有智慧,說話非常高雅有風度。不僅如此,亞伯拉罕也很誠實,不佔任何人的便宜。(創二三14 ~16。)他的目的是要購買墳地。當人很有禮貌的要把那地送給他作禮物時,亞伯拉罕知道了那地值四百舍客勒銀子,就同意付足全額。他沒有抓住機會佔別人的便宜,也沒有討價還價。"
4.) 最好的地:
"創世記二十三章六節說到『最好的』墳地,指上好的墳地。主耶穌在地上的時候,沒有美好的居所。但祂死後,被放進非常美好的墳墓裏。(太二七57 ~60。)祂生活在貧寒的家裏,卻埋葬在富足的墓裏。在聖經裏,這是一個原則。我們不該住在美好的屋裏,卻該豫備最好的墓。亞伯拉罕注意墳地過於帳棚。創世記沒有一字說到亞伯拉罕如何支搭帳棚,花費多少,或者支搭帳棚的確實地點。他支搭帳棚,就像人到山上露營幾天一樣。亞伯拉罕是真正露營的人,終其一生在露營"
5.) 顯明復活的盼望:
"在新約的光中我們能看見,亞伯拉罕蒙了神的呼召,曉得自己是客旅,是寄居的,在仰望一座永久的城,和更美的家鄉。(來十一9 ~10,16。)當他仰望這更美的家鄉時,他親愛的妻子忽然死了。但亞伯拉罕沒有放棄他的信心。...我們查考希伯來書的記載,就看見亞伯拉罕不失望,也沒有失去信心。反之,他在復活的神裏面有著剛強的信心,相信他親愛的妻子會在那城,並在那更美的家鄉。這個相信含示復活"
結語:
" 麥比拉洞不是了結之地,乃是滿了復活盼望之地。那是在通往復活的路上。在這地方,當撒拉等候那日來臨的時候,她能安然睡覺。... 我們的先祖亞伯拉罕,神所呼召的人,不太留意現今,但他的確留意將來。最好的墳地是為著將來。原則上,我們也不該為著現今豫備更好的屋子,乃該為著將來豫備門路。我們在這裏不是為著今天,乃是為著明天。主若遲延祂的回來,我們都要進入這門。我們不該過於留意現今,乃該留意將來。我們該住在帳棚裏,仰望那座有根基的城。"
(內文引自 創世記生命讀經,第59篇,撒拉的死和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