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們在學習電子報看到的一篇文章,覺得很受提醒,所以就改寫成這個故事。
有個律師在學校裡兼課,常常找一些學生來工讀,或者在接到公部門的案子時找研究助理幫忙。其中有一個名叫阿雅的女孩,滿臉都是笑容,嘴又甜,大家都以為律師對阿雅很滿意,也以為阿雅畢業後會留在事務所。
有一天,律師的朋友在電腦展覽場的叫賣攤位上,聽見了熟悉的吆喝聲:「最後機會,割喉價!不買你會後悔!」
咦,那不是阿雅嗎?
「什麼時候離開事務所的?」律師的這個朋友問阿雅。
她的眼圈忽然有些紅:「離開三個月了。老師說我不是幹這一行的,我只好走了……」
律師的朋友不知道怎麼安慰她,只好含糊地問說:「妳在這裡還好嗎?」
「反正就是工作嘛!沒差!」
又過了一段時間,律師的朋友遇見了律師,他身邊的助理變少了,而且沒有一個像阿雅那樣笑臉迎人的。
「縮編啦?」朋友笑著問他:「都看不見甜美的笑臉了。」
律師微笑地說:「你說阿雅啊!我讓她離開了。她不適合做這個工作啦!」
「是嗎?我倒覺得她挺賣力的。」
「賣力有什麼用?我需要的是人才,不是人力。」
朋友正想幫阿雅辯解幾句話,忽然想起了她在賣場說的話:「反正就是工作嘛。沒差!」
也許就是因為都沒差,才失去了競爭力吧。
律師的朋友想到這裡,只好沉默了!
・*:.。..。.:*・・*:.。..。.:*・・*:.。..
社會上需要各種人力,也需要能扛起重任的人才。
人力涵蓋的範圍比較大,可以盡上一份力量的都是人力;而人才,重點必須有才,能夠把事情託付給他,放手讓他去好好地發揮才幹。
一個本來不是人才的人力如果受了磨練,也可能成為可用之才。而一個人才自視過高時,也有可能變成不好用的普通人力。但關鍵的點在於:不管有才無才,自己要肯受成全,也要肯接受託付去完成使命,尋求超越和突破。如果老是在逃避,就是再有才也沒有太大的用處,不單對工作的單位如此,對自己的家,對教會也是如此。
聖經告訴我們:「諸天的國又好比一個人要往外國去,就叫了自己的奴僕來,把他的家業交給他們,按照各人的才幹,個別的給了一個五他連得銀子,一個二他連得,一個一他連得,就往外國去了。那領五他連得的,隨即拿去作買賣,另外賺了五他連得。那領二他連得的,也照樣另賺了二他連得。但那領一他連得的,去掘開地,把他主人的銀子埋藏了。過了許久,那些奴僕的主人竟然來和他們算賬......」(太二五14-30)
神雖然給了每個奴僕不同的銀子,也就是恩賜,但最差的也有一他連得(Talent),這不是一筆小錢,而那個領一他連得的奴僕居然拿去埋了!
你永遠不知道神要怎麼用你,但總要時時預備自己作成貴重的材料,不能走便宜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