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得救以前。我來自一個拜拜的家庭。記得在國小三、四年級的時候,我爸媽吵架的頻率越來越高,而媽媽就常帶我往廟裡跑,因為當時年紀還小,就只是跟著媽媽一起去,但印象中媽媽的情緒都是很悲傷的。看著爸媽頻繁的吵架,小小年紀的我,心裡面都是擔心害怕與煩惱,不知道該怎麼辦。
記得有一次因著爸媽又吵架的緣故覺得很心煩,和朋友相約在公園聊天時,剛好有幾位基督徒邀請我們去教會唱詩歌,當下沒想太多就答應了。這是我第一次聽見福音,我也很喜歡唱詩歌,感覺很喜樂,好像當下所有的擔心害怕與煩惱都不見了。之後還有機會就再去了幾次教會的聚會,結果被媽媽知道了,她非常的反對,並且禁止我再去聚會,後來忙著準備考試也就忘了主耶穌。
直到我進入職場後,意外發現工作中的很多同事幾乎都是基督徒,才讓我想起小時候曾經去過教會唱詩歌那種喜樂的感覺。工作一陣子後,發現有一位信主的姊妹個性單純,反應很真誠,與很多社會化的人不太一樣。我很珍賞她的個性,也開始喜歡與她說話聊天。後來姊妹離職參加教會的訓練,邀約我參觀她受訓的地方,也就是台北市召會三會所。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三會所的頂樓種滿植物,當天陽光普照,植物生機盎然,一剎那我感覺「真的有神!」接著我就答應受浸了。
其實我受浸後很擔心媽媽會生氣,於是我跟主耶穌禱告:「喔,主啊,主耶穌,求祢給我勇氣還有合適的時機告訴家人『我已成為基督徒』。」感謝主是聽禱告的神,哥哥得知後不但沒有生氣反對,反而以為我早已受浸多年,媽媽一開始雖然有碎念一下,但還是接受了我成為基督徒的事,感謝主沒有因為我忘記祂就忘了我。我當時最喜歡的經節是路加福音15章4~6節這裡說到「你們中間有一百隻羊,失去其中的一隻,不把這九十九隻撇在曠野,去找那失去的,直到找著麼?找著了,就歡歡喜喜的扛在自己肩上,回到家裏,召齊朋友、鄰舍,對他們說,和我一同歡喜罷,因為我失去的那隻羊已經找著了。」主耶穌就像牧人一樣尋找我,找到了就歡喜快樂,感謝主沒有忘記我。
受浸後的召會生活,因著對聖經的渴慕,除了個人享受主話之外,也喜歡與同伴們一同追求信息,彼此牧養,配搭服事,每次聚會都滿了喜樂,就如補充本詩歌202首第五節說到,「我們已經歷『聖徒同聚是地上最樂的事』,藉此我們的靈不憂鬱,且使生活有價值,哦,說不出的喜樂,且滿了榮耀,甚至一半都未能說出。」感謝主用喜樂充滿我。
(新北市召會/林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