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的一個長假,眾家姊妹選了個下午,把大姊家的餐桌團團圍住。老三啞著感冒剛好的嗓子,『大姊,不知怎麼回事,最近總會想起小時候,你把三明治偷偷藏在我們書包裏的日子。』
那些年間左鄰右舍,家家一貧如洗,偶爾有個麵包,就算是大不了的事了。阿彩家,早年沒有了丈夫,她獨自撐起一個九口的家,八個孩子像樓梯般一字排開,又要喫飯,又要讀書。日子真像在泥沼中般,舉步維艱。
清早,阿彩總是天未亮,就挑起扁擔到菜園裏,採集當天最新嫩的蔬菜,送到市集去賣;然後趕在太陽出來前,推開小雜貨舖的木板門,開始一天打拚的生活。大女兒總是在母親出門後,起身作早餐,順帶將昨夜的剩飯菜,裝進大大小小的便當裏。除了小弟這個老八外,六個發育中的弟妹們沒人賴床,也沒人敢哼唉一聲,都乖乖的喝著碗裏的稀飯,然後速速背著書包上學校。
打理完弟妹們,大女兒獨自踩著局裏一位老伯伯給的破舊腳踏車,吱呀吱呀的到局裏上班去。一路上,她心裏鼓得滿滿的,想到今天只要多跑幾趟公文,多掃幾個樓層,就能多掙到幾塊錢,到了週末就能給弟妹們買三明治,她的心不禁歡喜起來。再想到弟妹們打開書包,發現三明治的那種驚喜,她不由得加快了腳力。
黃昏,阿彩總是趕在孩子們回家前,把晚飯作好。在那個物資缺乏的年代,能擺上桌的不外青菜蘿蔔、酸梅橄欖。偶爾隔壁樹伯送來一條河裏釣的魚,阿彩總要加上一堆洋蔥、豆腐、粉絲,把魚變成一大鍋,給孩子們喫上好幾天。算是阿彩教得好,老二年紀稍長,知道家裏的景況,總懂得在筷子齊飛之際,不時從夾縫中,給母親和讀夜校的大姊留點菜。弟妹們也有樣學樣,不知不覺,在八個孩子中,有了一定的同情和體諒。
夜裏,打點完一切的瑣事、家務事,阿彩開始坐在飯桌前,一個個檢查孩子們的作業。除了大姊上夜間部,老八尚未入學,六個孩子坐在六個肥皂箱前,一字排開。看著那寫得歪七扭八斗大的字,和那摸得髒兮兮的作業本,阿彩氣從中來,一個耳光打了過去。再看那原來應該考一百分的數學,卻因漏寫了一個量詞,成了九十五分,撿起桌上大木尺,不由分說的便往小手心打去。孩子們忍不住肉身上的疼痛,哭了起來。『不許哭,要說多少遍你們才會懂!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你們不好好讀書,將來那會有出息?』這是當家教戰守策的最高目標。
折騰了好一會兒,眾人整理好功課,梳洗完畢,阿彩把大夥擁進被窩裏。在那個一書難求的環境中,七個孩子擠在四個榻榻米大的房裏,聽著母親口傳的人物故事,和流傳民間的歷史軼事。當時,除了教科書,母親是他們惟一的課外讀物。
生活和貧窮的壓力,並沒有使阿彩倒下。有一天,老三肚子瀉個不停,急診進了醫院。阿彩得知對門老太太剛賣了豬公,硬著頭皮去借一百塊,老太太回話說,『對不起,我們拿到的都是一紮紮新鈔,沒有零錢可以借你。』阿彩仰天長歎;她忍著淚賣掉丈夫留下的惟一戒指,剛好一百塊,救回了老三的命。她誓言不向命運低頭,更堅定的認為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從此,孩子們的日子在嚴厲的督責中度過。母親在他們身上留下的,是貧窮環境所帶來的責任與企盼,雖然當時小小的心靈,完全沒有領會的能力和空間。
大姊客廳的落地窗外灑進大片陽光,老三繼續說,『你們知道麼?前天下午,我和老媽一起喝茶,憶及往事,她老人家潸然淚下。』眾人側耳-
『過去,因著貧窮,因著無知,我在情緒中養育你們,在自卑中教育你們;我一心指望你們能出人頭地,我好能出頭天。直到神奇妙的救恩臨到了我,在祂的大愛中,我得著祂的生命,有了祂的性情,使我不再照著傳統和天然的好惡、強項的個性,來衡量、選擇面對生活的困境。是祂釋放了我,使我在祂生命的自由中,享受了從未有的安詳與自在。孩子阿,只是每每在祂的光中,想及過去對你們的錯待,我都覺得那是一個難以彌補的破口…。』
牆上銅匾刻著『基督是我家之主』幾個大字,在午後暖暖的陽光下閃閃發亮。眾人眼角泛著淚光,他們深深知道,在成長過程中,母親所付出的辛勞和代價,所受的煎熬和磨難,是不能回報於萬一的。然而,基督在十字架上裂開的傷口,已經代替了所有的破口。舊事已過,一切都變成新的了。
(取材編輯自禧年報第二卷第五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