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業務的關係,我的妻子經常收到免費的電影票。
「下午可以陪我去看《派特的幸福劇本》嗎?」
我想了想,最近她心情比較鬱悶,而且我自己也有一個疑惑:
一個二十三歲的年輕女孩子,怎麼就能拿到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呢?
為了看看新科影后的演技,所以我就答應了她。
散場以後,攙扶著妻子走下臺階時,妻子回頭問我說:
「還算好看吧?」
「嗯。看了以後有一些感想。」
「什麼感想?說來聽聽。」
1
這不是一部氣勢磅礴的大戲,也沒有李安的《少年Pi》深邃而美麗。
這只是一個平常的故事,但是編劇、導演把故事說得很好。
越平常的故事,要處理得好就越不容易,就像把白菜、青江菜炒得好,需要真功夫。
這個故事是怎麼的一個故事呢?
中文譯名中安插了「幸福」這個詞,說的當然是關於幸福的故事。
一種最平凡、最常見、卻又最令人渴望的幸福。
這種幸福,當然要有一個渴望愛情的男主角,和另一個渴望愛情的女主角。
他們當然要互相吸引,卻又假裝不那麼在乎對方。
他們一定會經過一些挑戰,促使他們惺惺相惜,卻又發生一些誤會和摩擦。
一些使劇情更好看、演技更有揮灑空間又令人屏息以待的誤會和摩擦。
如果他們本來是一對歡喜冤家,最後卻彼此收服,成了人人稱羨的佳偶,那就更好看了。
2
布萊德利古柏飾演的派特,是這部溫馨小品的男主角。
他有躁鬱症,偏偏妻子讓他戴了綠帽子,搞得他狂性大發,差點把姘夫活活打死,於是他被送進了精神療養院,整整住了八個月。
出院以後,派特試圖「改良」自己,好使妻子取消對他的禁制令,甚至再度回到他身邊。
他慢跑瘦身,不打架,勤讀妻子的書本,希望能成為一個正常的好丈夫,就像他經常說的,每天要「精益求精」。
可是生活中總有一些不如意,如同遺落在地板上的刀片割傷了他。
當他讀到《戰地春夢》的結局,一個男女主角不能白頭偕老的結局,他在半夜砸書砸破了窗戶,還把他的父母吼起來發表他的高見,替作者海明威向父母道歉。
當他進入診所,聽到自己婚禮上放的那首歌,同時也是妻子出軌那天放的歌,他開始抓狂。
當他找不到自己的婚禮錄影帶,他在大半夜又吼又叫,把左鄰右舍全部吵起來。一家一家的燈都亮了,而且每一家的電話都湧向警察局去。
× × ×
當派特看到擺出臭臉的波麗士大人,他知道自己又闖禍了。
有時候我們是不是也這樣,明明想把事情做對,卻好像在找我們所愛的人、甚至是找全世界的麻煩?
是不是明明再也回不去了,我們仍想抓住一線生機,以為努力做些什麼,就能挽回一些些的幸福?
3
派特雖然進過療養院,居然還不是這部戲中最不正常的人。
由珍妮佛勞倫斯飾演的女主角蒂芬妮,雖然沒有住院,卻比派特更古怪。
她不僅比派特更古怪,也比他更渴望天長地久的幸福。
她看起來很冷漠,臉看起來很臭,可是和派特第一天「約會」,她就約他上床。
年紀輕輕她就守寡。喪夫之痛使她性情大變,成為人盡可夫的蕩婦。
這樣的一個蕩婦,兇狠起來自然比誰都可怕。
至少派特只敢在家裡大吼大叫,蒂芬妮卻在公開場合對他翻桌。當派特的父親-另一個沒有住院卻比派特更荒謬的人-指責蒂芬妮帶衰他的組頭事業,蒂芬妮拋出精確的數據,指出派特和她一起練舞時才是最走運的時候,完全把對方的氣燄壓下去。--唉,演父親的可是影帝勞勃狄尼洛啊!
難怪,珍妮佛勞倫斯年紀輕輕就當上了影后。
可是這麼精明、強悍的蒂芬妮,只敢用「互相幫忙」的理由,用「替你傳話給妻子」的謊言,以及用「我需要練舞搭檔」的藉口,來維持她和派特若有若無的情愫。
當她發現派特的妻子真的來到舞池觀賽,看看經過這段時間丈夫是否變了,她大口喝下兩杯苦酒,差點就開溜落跑了。
──明明幸福就近在眼前,卻必須用最辛苦最迂迴的方式,而且一點把握也沒有,隨便一個插曲就可能毀掉妳精心安排的劇情。
幸好結局不是《戰地春夢》的結局,而是派特早已愛上蒂芬妮,和過去做了徹底的了結。
4
不只派特和蒂芬妮,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有點不正常。
派特出軌的妻子就是一個例子。她是一名教師,卻和另一名道貌岸然的教師出軌,一個不比她丈夫更帥氣、疑似禿頭的男子出軌。
所以這個世界上需要醫治的人太多,只可惜太多的人沒有機會得到醫治。
但我感受最深的還不是這一點。
我在《派特的幸福劇本》中感受最深的,是一個簡單的道理:
如果你是一種不安定的液體,隨時可能爆炸,那麼你需要找到一個能夠盛裝你的容器。
當你找到你的容器,那個獨一無二的容器,你就會安定下來。
只有派特能使蒂芬妮安定下來,也只有蒂芬妮能使派特安定下來。他們就是彼此的容器。
這個道理,最後連頑固的派特老爹都懂了。
× × ×
我和妻子都曾在愛情的道路上歷經坎坷,所以我們也懂這個道理。我知道我們今天能手牽著手一直走下去,沒有像別人那樣分分合合,是蒙受了多麼大的祝福。
然而是誰使我們找到彼此,一天過一天,在柴米油鹽中累積小小的確幸?
我知道,身為基督徒,我當然知道是誰。
妻子就是我獨一無二的容器,而我也是她的。更幸運的是,不但我們是彼此的容器,我們也能住在神裡面,並且讓神住在我們裡面。
雖然神和我們不會像派特和蒂芬妮那樣爆炸,但沒有祂我們不行,祂沒有我們也無法得到安息。我們和祂是彼此需要的。
而你呢?你找到了誰,你是誰的容器呢?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