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一億元,只能買一樣東西,你會買什麼?」我在課堂上提問。
「買房子!」幾位學生不約而同地回答。
「假設你已經有房子,住得也不錯,那你會拿這一億元做什麼呢?」我微笑著環顧全班,繼續追問。
「買顆鑽石!」有同學搶著說。
「你們見過戴著價值一億元的鑽石,在街上走來走去的人嗎?」我問。全班搖頭。
「能不能想些更有建設性的答案?」我鼓勵大家再動動腦筋。
「買架私人飛機!」又有一位同學提議。
「不錯。不過你知道嗎?飛機的維護費用很高,還要請機師,可能另外還得準備幾千萬。」我提醒他們。
「那買座小島也不錯!」另一位學生靈光一閃。
「即使是無人島,也很少國家願意出售。你能買的,也許只有居住權,而不是擁有權。」
這時,一位男同學小聲說:「買個美女,老師覺得怎麼樣?」
我點點頭說:「這倒說中了不少有錢人的心聲。但我反問你,什麼叫做美女?」
「像模特兒、女演員、女歌手那種啊!」他毫不猶豫地回答。
我輕輕笑了笑:「你認為那是真正的『美』嗎?如果一億元可以買到她們,那她們的美還算珍貴嗎?真實的美,並不是金錢能衡量的。真正的美女,是用真愛、用委身贏來的,而不是用金錢『購買』的。每一位女性都是美女,她們的美不在化妝、燈光或服裝,而是在於是否被真愛珍惜。只有真愛,才能讓人發出最動人的光彩。金錢買不到這種美。」
「那老師你會買什麼?」一位女同學好奇地問。
我沉默了一會兒,在講桌前慢慢踱步,然後回答:「我不知道。」
「老師你不知道,還問我們?」學生們笑成一片。
我也笑了:「我只是想查探一下,一億元到底能買到什麼。事實上,錢買得到東西,但買不到東西背後真正的價值。愈珍貴的東西,愈不能用金錢衡量。一點點錢能買的東西很多,錢多到一億元時,反而變得難以使用。」
「那賺一億元還有什麼意義?」學生接著追問。
「最大的意義,是讓人學習管理這筆錢,把它用在真正對的地方。有錢的人,肩上背負的責任比別人更大。錢來自社會,有錢人就要學會回饋社會;錢來自國家,有錢人就要為國家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如果不能做到這些,就不配當金錢的好管家。」
「可是如果有錢要背負那麼多責任,那當個輕鬆的窮人不也很好?」一位學生提出不同想法。
我點頭:「這是個好問題。錢代表『能力』,能夠推動事情前進;錢也是一種『信任』,穩定了金流就穩定了社會;錢代表政府的『公權力』,支持正義與秩序;錢是『標籤』,標示出商品與價值;錢也是一種『成就』的象徵,是幫助他人成就的工具。有錢不是錯,錯的是貪愛錢財。貪愛,才是人墮落的開始。」
「為什麼『貪愛錢財』是罪?真的有那麼嚴重嗎?」學生開始深入反思。
我點頭回答:「錢本身是中性的。但當人用『慾望』來追逐錢時,錢就變成了偶像。人會開始用錢來證明能力,這是驕傲;用錢來滿足自己,這是貪婪;用錢來尋找安全感,這是假象。保險只能應對風險,卻保不了未來。」
「但沒錢的人連保險都買不起,不是更沒有保障?」學生提出現實的挑戰。
我笑了:「所以社會有共擔風險的制度。將來你們可以透過儲蓄、投資、保險來管理財務。但要記住:賺錢不是捷徑,暴利往往伴隨高風險。有人說他掌握內線消息、保證獲利,你千萬別信。真有那樣的機會,輪不到我們知道。」
「老師,那一個人要擁有多少錢才算『成功』呢?」
我望著學生們回答:「那得看你怎麼定義成功。我認為成功的定義是『多多』──能『多多』與人分享,並享受分享的喜樂。真正的成功,是你不只擁有資源,更懂得分享資源。」
『你要囑咐那些今世富足的人,不要心思高傲,也不要寄望於無定的錢財,只要寄望於那將百物豐富供給我們享受的神;又要囑咐他們行善,在善事上富足,甘心分授,樂意與人同享,為著將來,替自己積存美好的根基作寶藏,叫他們持定那真實的生命。』──提摩太前書 6:17–19
這不是關於「如果有一億元」的幻想,而是一場人生價值的探索課。我們都是金錢的管家,真正重要的,不是我們擁有多少,而是我們願意成為怎樣的人。
原文出處:http://www.fhl.net/main/hippo/hippo21.html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