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於米德拉什,猶太人的古老著作,光明節的故事其實起源於一位勇於打破沉默的女性。她的名字叫哈拿,是馬卡比兄弟的妹妹。在多麼可怕的寒冬歲月里,每當光明節的蠟燭重新被點燃時,猶太人都會重溫燈檯的神蹟、馬卡比的傳奇,從而得著鼓舞,對重回故土又充滿了希望。
12月底,耶路撒冷開始慢慢進入一年中最冷的時候,不過每家每戶門前閃爍的燈臺多少給寒冷的冬日帶來了一些暖意。
關注以色列的朋友多少都會對光明節的故事有所瞭解(新約稱之為獻殿節)。面對希臘塞琉古帝國的殘暴統治和對信仰的褻瀆,馬卡比家族帶領著百姓頑強反抗,最終驅走了外敵,重新建立猶太人自己的國家。 在奪回神殿後,人們想點燃那曾經不熄滅的燈檯,因為它代表著希望和光明。 可殿中點燈的油卻只足夠燃燒一天,要重新預備新的燈油則需要一周的時間。 憑著信心,猶太人毫不猶豫地點燃了燈臺,而這原本只夠一天的燈油卻足足燃燒了八天之久,一直到新的燈油備齊了也沒有熄滅。
自此無論在何處,在多麼可怕的寒冬歲月里,每當光明節的蠟燭重新被點燃時,猶太人都會重溫燈檯的神蹟、馬卡比的傳奇,從而得著鼓舞,對重回故土又充滿了希望。
而根據於米德拉什,猶太人的古老著作,光明節的故事其實起源於一位勇於打破沉默的女性。她的名字叫哈拿,是馬卡比兄弟的妹妹。米德拉什記載,當時的猶太人沉默地接受了希臘塞琉古的可怕統治。 希臘人殘暴到一程度,甚至要求許多新娘在進丈夫家前,要先被押送到希臘總督府裡。 古書如此描述:「當希臘人看到猶太人對於他們頒布的各樣法規沒有作出任何反抗,他們就又頒布了一項醜陋的法令,必須通過當地指揮官的允許,新娘才可以進入新郎的家。 ”
很難想像有多少婦女遭受過侵犯和侮辱,而可憐的猶太男人們則繼續選擇沉默,不敢抵抗。那一年,哈拿的婚禮如期而至。 而這個勇敢的女子決定不再向希臘人的暴行妥協。
當婚宴進行到一半時,她在人群中站了起來,扯下了自己婚紗,赤身裸體地出現在親朋好友面前。
“當大家都坐著吃飯時,馬提尼亞胡的女兒哈拿從她的位置上站了起來,在她的新郎,在她的父母,在全以色列面前,撕下她美麗的婚袍。”
一開始,她的兄弟們表現出憤怒和震驚。 他們甚至想殺了她,因為她使家人蒙羞。但她卻反過來責駡他們的冷漠和視而不見。 所有人都知道當晚在總督府等待她的將是什麼,可沒有人伸出援手,沒有人站出來維護她的尊嚴。 她的兄弟們對她的赤身裸體感到憤怒,可對希臘人的行為卻保持冷靜,這是何等的可笑。
她說,「聽著,我的兄弟和長輩們! 這又算什麼呢? 我光著身子,站在你們這些沒有受到侵犯的義人面前,你們就被激怒了?! 而你們卻不會因為我要被送到虐待我的人手中而生氣嘛?! ’”
她強迫他們面對殘酷的事實。 根據米德拉什,那一晚成了哈拿的馬卡比兄弟們第一次反抗希臘人的時刻。對此,中世紀最偉大的猶太學者拉什這樣評論道:「光明節的奇蹟始於一個女人」。
這故事的真實性已經無從考證。 但也或許和節日闔家歡樂的氛圍不是太合拍,哈拿也極少在光明節裡被提起。 但她的故事卻值得一再被回顧。
哈拿代表了冷漠時代中挺身而出的聲音。 她提醒了我們支持和説明那些在暴力下失去發言權的女性和弱小者。 她告訴我們,許多的時候,即便痛苦,赤裸裸的真相都是創造變革的唯一途徑。
她的故事也讓我們聯想到那些勇敢的女性。 底波拉,大能的女士師,將以色列從敵人手中拯救出來; 路得,被藐視的外鄉人,卻執意揀選以色列; 哈拿,將自己的兒子甘願獻上; 以斯帖,貴為王后,卻肯為同胞甘冒一死; 瑪利亞,尊主為大,蒙大恩的女子; 伯大尼的瑪利亞,揀選那上好,打破真哪跶香膏,成就了一件美事... .. 這樣的女性還有很多很多。
回顧這些歷史,不難發現,是那些表面軟弱的女子在百姓存亡之際,生命線無法延續之時,或挺身而出、或默默無聞,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也願我們都成為這時代的才德婦人,柔軟依靠,但也剛強勇敢。
如此,我們也將是照亮這寒冷黑夜裡的燭光。
本文作者 / 昼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