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伯來文是舊約聖經中所使用的文字,因此被定義為הלשון הקדוש(神聖的語言),亦即神的語言。既是「神的語言」,便含示兩方面的意義:1.是永遠長存的(太五18),2.是蘊涵智慧的(箴二1~2);正因其蘊涵智慧,因此在希伯來文中,有許多字在字義上的詮釋,豐富而多樣化。
茲舉ישראל(以色列)一字為例以說明之。該字除表示為「與神較力者」以外,其每一字根尚有下列涵義:
ל | א | ר | ש | י |
לתורה | אותיות | רבוא | ששים | יש |
latorah | otiyot | ribu | shishim | yesh |
為著這部Torah | 字母 | 萬 | 六十 | 有 |
字面涵義為「有六十萬個字母為著這部Torah」,亦即「整部Torah(包括創、出、利、民、申共五卷書)是由六十萬個字母所構成。」此含示『以色列國係由神從埃及所領出的六十萬男丁(及其後裔)所建構而成,他們在西乃山下領受神所頒布的律法。』(參閱出十二37,十九10~25)
換言之,構成整部Torah的每個字母即表徵建構以色列國的每個男丁;那些字母對於Torah而言如何是不可或缺的,就正如這些男丁對於以色列國而言同樣是不可或缺的。每個男丁都有其應擔負的職責與任務(參閱民一46、二32)。字母與字母之間,不僅不能彼此侵犯,並且尚須相輔相成以達成神的定旨;正表徵構成以色列國的六十萬男丁,彼此不僅不能相互傾軋,並且尚須相互扶持,謹守遵行神的誡命,以見證他們乃是神的子民,歸耶和華作祭司的國度,為聖別的國民。
以上所述,即ישראל一字涵義的新解。
摘自”The Wisdom in the Hebrew Alphabet”, pp. 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