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後可以使用更多功能喔~
帳號: 密碼: 登入 註冊
2016‧05‧12
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才是永遠的
 
哥林多後書四章七節說:『但我們有這寶貝在瓦器裏,要顯明這超越的能力,是屬於神,不是出於我們;』這段經節常被用來鼓勵在苦難中的人,提醒我們瓦器裏有寶貝,使我們能應付環境中的一切危難。但這不僅是個鼓勵而已,保羅這一段話更要將我們聯於神永遠的心意。
 
保羅從他自己的經歷見證,我們這些瓦器裏的寶貝有超越的能力。而這寶貝放在瓦器裏,是為叫人明顯看出,這超越的能力是屬於神,不是出於瓦器。所以我們要因自己是普通的瓦器而喜樂,因為我們比漂亮的瓦器更能襯托出這寶貝的超越。接著在八、九節,保羅提及四種情形:四面受壓、出路絕了、遭逼迫、打倒了。他的目的是要證明,在這些情形裡,寶貝的能力也相對應地有四種超越:不被困住、卻非絕無出路、不被撇棄、不至滅亡。
 
 
而後在十節裡,保羅解釋他的寶貴經歷:『身體上常帶著耶穌的治死,使耶穌的生命也顯明在我們的身體上。』若對照八、九節,『耶穌的治死』是藉著四種情形經歷,『耶穌的生命』就是寶貝超越大能的顯明。因此,雖然保羅遇過大風大浪,但他在十六節能說:『所以我們不喪膽,反而我們外面的人雖然在毀壞,我們裏面的人卻日日在更新。』耶穌的治死使外面的人-我們天然的人-毀壞;耶穌生命的顯明,使我們裏面的人日日更新。讀到這裏,真讓人感覺滿有盼望。但以實際情形而言,即便我們有這等知識,還是少有人甘願被毀壞,反而因苦難而絆跌。
 
保羅之所以不絆跌,不僅是因為他有耶穌的生命,更是因為他有不一樣的價值觀。十七、十八節說:『因為我們這短暫輕微的苦楚,要極盡超越的為我們成就永遠重大的榮耀。我們原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才是永遠的。』藉著耶穌的治死與耶穌生命的顯明,我們裏面的人漸漸被更新,直到有一天,神要為我們成就永遠重大的榮耀。
 
榮耀是從更新來的。保羅認識宇宙中有『所見的』與『所不見的』;他看見永遠,也看見榮耀。我們常常會說,主,你顧念我嗎?為什麼工作這麼難找?主,你在哪裡?為什麼我的病不得醫治?他作錯甚麼?主為什麼取去我的親人?這些林林總總的苦楚,表面的理由有千百個,但在保羅的這段話裏,苦楚卻只有一個理由:『因為我們…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榮耀。』苦楚是為我們成就神的榮耀。保羅沒有分析苦楚,因為他被神的榮耀充滿了。
 
在提摩太後書裡,保羅職事的末了是在監獄中度過的。反對者逼迫他,亞西亞的人都離棄他,這樣的遭遇實在沒有甚麼道理,更沒有所見的榮耀。但那所不見的榮耀依然定準他,以致他能見證有『公義的冠冕為他存留』。冠冕象徵榮耀。他不是僅僅在道理上明白甚麼是所不見的,對他而言,『所不見的』比『所見的』還真實。所以他的價值觀是從啟示來的,這個啟示足以影響他生活的所有方面。
 
現今的環境與保羅時代大不相同,但他的價值觀正是我們需要的。我們需要求主賜給我們像保羅一樣的價值觀,不僅使我們認識所不見的,更使我們願意在環境中配合耶穌的治死,使耶穌的生命顯明,更新我們裏面的人,以成就永遠重大的榮耀。
 
經歷耶穌的治死,不僅使耶穌的生命顯明在自己身上,也能使生命在別人身上發動(林後四12),並且能以信心的靈,向人見證我們與耶穌一同復活,一同站在神面前(13、14)。感謝神,是祂智慧的主宰,帶我們經過許多事。保羅以他的經歷見證,凡事都是為著我們(15);而我們對耶穌的經歷也是為著眾人,好叫恩典藉著更多的人而增多,使感謝洋溢,以致榮耀歸與神。我們都已經得著耶穌的生命,求主再開我們的眼,將賜給保羅的價值觀賜給我們。使我們與眾聖徒一同留在神永遠的心意裏,互相建造,彼此勉勵,直到永遠重大的榮耀得著成就,就是榮耀之神的團體彰顯。 
 
(方惟信) 
 
轉載自新竹市召會網站
 

想與我們一同線上聚會嗎?請按此加line與我們聯絡line.me/ti/p/-XZGtAXVxM

下載telegram ,加入水深之處telegram收文章通知 https://t.me/Luke54Taiwan

【您也有見證想投稿嗎? 水深之處歡迎您也擺上您的見證】

  1. 直接投稿:在水深之處網站註冊登錄後至『作品集散地』點選『投稿』。
  2. Email 投稿:請將您的見證Email到[email protected], 交由編輯代發。
  3. 粉絲專頁投稿:請到水深之處粉絲專頁私訊留言給我們,我們幫您投稿。
閱讀人次 22527
想更多認識神嗎?
請跟我們一起禱告 分享
您可能會喜歡的文章:
1970‧01‧01
陳舜儀
很多人都聽過這個故事,而這個故事也的確值得一看再看。 在動物園裡,有一隻駱...
1970‧01‧01
水深之處編輯群
 “我要依靠他,並不懼怕。”(賽12:2)&nbs...
1970‧01‧01
投稿代發
 馬太福音十四章14~21節這段記載,是說到主食飽五千人的神蹟。這神蹟發生...
1970‧01‧01
水深之處編輯群
 信心在這裏,山就得挪開 我們要有移山的信心。如果一試就不行的信...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