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能有幾個三十八年?
一個、或兩個?除非家財萬貫、身體健壯,誰想要三個三十八年?活到一百一十四歲?還是算了吧?有時候,他覺得自己連三十八天都活不下去。
在這裡,大家都喚他「抱被子的」,他和他的被子在這裡是出了名的。在這裡,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綽號。生病的、瞎眼的、瘸腿的…...身邊的人盡是面容枯搞,病人軀體橫陳,姿態歪七扭八,他會覺得自己好像活在怪胎共和國,可悲的是,他也是共和國的一員,他也像個怪胎。
有人是因年老力衰,有人是年紀輕輕就得了怪病,大家卻都不約而同的來到這裡,在耶路撒冷城,聖殿旁的一口池子。這池叫做畢士大,意思是憐憫之家,來這裡的人的確是為了求神醫、得憐憫,但大家對彼此的態度可是一點兒都不手下留情。
畢士大池有個神奇的遊戲規則,三不五時,會有天使下來攪動池水。池水一翻動,最先下池、碰到水的人,無論患什麼病,都會痊癒。
注意,只有第一個下水的能得到醫治,之後下水的,就只能洗洗腳吧!
所以手下不留情是正常的,人都病了,誰還有心思禮讓或同情?大夥爭先恐後,所有人擠在池邊,這長約一百公尺、寬約六十公尺的池子,塞爆了好幾百人,虎視眈眈,排隊根本不在病人的字典裡。病人與他們的家屬放下一切,工作、學業,遠離家鄉,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天使可沒有給行程表,所以大家只能這麼傻傻的等,甚至搭起棚子,湊合著住在水池旁邊。
親朋好友陪伴的病人,最有可能搶第一,他沒有朋友、也無親人。剛來的時候,他只帶了張被子,以為很快就能痊癒、離開。然而一年又一年的過去了,這條被子像是他最好的朋友,擁抱他,也讓他擁抱。但這樣的擁抱只能提供些微的安慰,被子怎麼幫助他?怎能扛他入池?
於是這麼一躺,他就躺了三十八年。
三十八年的久病不癒、三十八年的漫長等待,他的確目睹幾個幸運人士因池水得醫治。然而更多的,是許多的病人等不及被放入池水中,就過世了。離畢士大池不遠處的聖殿,常有宗教領袖和神職人員進出,虔誠信眾從他和他的被子旁走過-,進入聖殿朝拜神。他看著人們如何守安息日、過節期、燒香和獻祭,再看看自己破爛的被褥,骯髒的身軀。
健全的人進入聖殿尋求神旨,如何在地上過聖潔的生活;枯槁的人坐在池邊不為尋求神,只為等待救他們脫離一切病痛的神蹟。他苦笑,聖殿和池子,像是兩個世界,多麼諷刺!
他躺著發想,整個耶路撒冷城安安靜靜,這天是安息日,居民不能作工,不能生火做飯,連生病都不能看醫生;只能上聖殿禱告讀經,因為安息日這天要完全歸給神。
但安息日對他而言,絲毫沒有意義。這只是等待池水翻動的一日,與所有的日子一樣。宗教和聖潔對他都沒有幫助,安息日是給健康人持守的,病人哪有安息?病一天不走,他一天不得安寧。
大夥今天都猜天使不會來,因為是安息日嘛!他們半開玩笑,說天使也要守聖日吧!不能工作,怎麼可能下來攪動池水?
他正想打個盹,突然聽到有人說:「你想要痊癒嗎?」
這是什麼問題?他左右觀看,身旁的病友睡得睡、倒得倒,沒人說話。病友們偶爾會客氣的聊天,但友誼絕不會持久,因為池水翻動時,為了那唯一一個名額,他們都是戰場廝殺的敵人。
他稍微抬起頭,瞇著眼,烈陽刺目,才發現是一個年輕人背著光,站在他和他的被子旁邊,很誠懇的問他。
他想說,小夥子,你是剛來的吧?我和我的被子在這裡賴了三十八年,眾人皆知,不是為了痊癒是為了什麼?
他回答:「先生,水動的時候,沒有人幫我下池;我好不容易要把自己甩下去,總有人先比我下到池子裡。」
他無意抱怨,但這是實情。病人家屬自顧不暇,而那些宗教人士連看都不看他們一眼,誰來幫他?他就是因為殘廢才需要醫治,怎麼可能爭得過那些手腳健全的家屬、身體比他靈活的病人?
年少輕狂時,他曾做了些傻事,如今承受苦病的後果,成了只能攤在被榻上的人。他曾經夢想,自己站起來之後要有一番作為,過正常的生活。但這三十八年的流逝令他萬念俱灰,虛擲了大半歲月,他常絕望的想,就讓我死在池邊吧!反正此生已經枉費。
年輕人聽了他的回答,沒有安慰他的意思,卻說:「起來!拿起你的褥子走吧!」
他耳朵聽到了這句話,他的眼神越過了年輕人,往那片神奇的水池望去。虛弱的、癱瘓的、放空和滿臉不耐的,守在那座沒有動靜、連一絲漣漪皆無的池畔。空氣中夾雜著汗味、惡臭味和一股莫名的酸味,夠了!我不要再等了!我起來!
心中那股力量似乎穿透了雙腳,沒有遲疑或思考,他就這麼聽從年輕人的吩咐,站起來!他太訝異了,尚未習慣、更無法控制靈活的身軀,只能讓雙腳帶著他走,導致他連對方的姓名都沒問,也沒有道謝,拾起褥子就往前走。
安息日這天,他病得醫治,結束了三十八年的等待。眾人口耳相傳,「抱被子的」居然站起來行走,而且不是因為畢士大池,是一位不知打哪來的年輕人在他身上行了神蹟。宗教人士從聖殿走出來,看到他能走了,震驚的說:「今天是安息日!你怎麼可以得到醫治?!」
他莫名其妙,奇怪?我躺在池邊躺了三十八年,你們沒有一個來跟我說過話、沒有人打算扶我一把,怎麼?現在我能走了,你們不為我開心就算了,還這樣質問我?
他說:「是那個醫治我的人,叫我拿起被子離開的。」
「誰治好你的?」一群人怒氣沖沖。
池子旁滿滿都是人,他又起身就走,連醫治他的恩人都沒看清楚。走了幾步他才想起來要謝謝人家,回頭時,那人已經退避了。
「我不知道,那裡人太多了。」他誠實的回答。但那群宗教人士咬牙切齒,似乎他們在乎的不是一個病了三十八年的人被醫治,而是安息日治病的人多麼不應該!
這事以後,他也成了個敬虔人。他常去畢士大池探訪以前的老朋友,陪他們聊天之後,上聖殿敬拜神。
幾次在殿裡,他常聽人爭辯某個名叫耶穌的,他的行為與說話。有人支持、有人反對,直到那天,他在聖殿親眼見到耶穌,正覺得有點眼熟,耶穌走上前,對他說:「你已經痊癒了,就不要再犯罪。不然,恐怕你的遭遇會比先前更加厲害。」
他這才知道,耶穌就是叫他起來行走的年輕人。聖城、聖殿、安息日、天使、池水,這些宗教裡被人稱許與遵循的,這些我花了三十八年徘徊其中的,都未曾幫助我。耶穌醫治我,卻不帶任何要求。不必趕著下池、不必守節,一句話就點活了我。他的話,勝過信任何教條與儀式。
他心懷感恩,告訴了聖殿裡的人,當初醫治我的,就是耶穌!聽他的卻不這麼認為。好啊!就是那個叫耶穌的,在安息日治病!無論被醫治的那人多麼開心,不得在安息日作工,這是規矩,連治病都不應該。耶穌藐視我們的規定,就是觸犯律法、不尊敬神!
從此,有一班人致力尋找任何可以捉拿耶穌的機會,計畫有天時機到了、證據齊全,就要置他於死地。即使耶穌不過是醫治了一位病了三十八年的人,即使他做的,只是來到意為「憐憫」的畢士大池,在安息日那天,給了那個躺在絕望中的人,真正的安息。
[9樣人生] 全系列:
- 道德人的需要:一個好人
- 不道德人的需要:那天 在井邊
- 垂死人的需要:父親的黃昏
- 軟弱人的需要:三十八
- 飢餓人的需要:男孩的午餐盒
- 乾渴人的需要:最大之日
- 為罪奴役人的需要:一顆石頭的告白
- 瞎眼人的需要:我的讀書會
- 死人的需要:親愛的Naomi
[9樣人生] 系列文章係以台灣福音書房所出版,李常受弟兄所著的《變死亡為生命》書中細談約翰福音中9種人的需要改寫而成。